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381|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修行都說要修一個“真”字,那什麼才是真呢? [複製連結]

天使長(十級)

謝絕勳章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醫療天使勳章 藝術之星 美食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1-12-18 00:40:5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修行都說要修一個“真”字,那什麼才是真呢?

如果非要給修行下個簡單明確的定義,那麼在道教中,是可以用一個“真”字來代替的。修行修什麼?答案便是修“真”。


《道德經》54章中說“修之於身,其德乃真”,道祖指出,當我們要去修道的時候,在德行上表現出來的就是“真”的狀態。這個“真”,又可以進一步解釋為真一不二,指我們所有外在的言語和行為,都應該與自己本心所生髮的自然真性相一致。只有做到內外合一,才是修出了一個“真”,而不是天天以假面貌、偽言語來裝點自己的外相,卻在內心中充滿了奸惡與醜陋。

道教中講,修行之人要謹防“身、口、意”三業障。人之所以會有業障纏身,皆是因為違心違德、做了傷天害理的事情。我們儘管不至於犯下滔天大罪,卻也會因為日常中的起心動念而給自己種下業障。這其實就是不“真”的表現。《三官經》中又說:“齷齪齟齬。蛇牙虎口。心如錐刀。惡毒之人。鬼眼鬼心。多計巧言。哄瞞癡愚。蠢子何知。割他肉。不念他貧。只念己富。肥家潤身。使心用心。返累已身。心根結成。罪根難滅。”以上種種表現,皆是心不真誠、行不真意的表現,而最終的結果也一定是會返累到自己的身上,給自身造成難以磨滅的罪根。

祖師慈悲,並不忍心看大眾在爾虞我詐、互相欺瞞的世界中翻沉,所以垂下經教,告誡人們常行祖師教誨,時時收斂自己的欲望和妄想,通過對言行的克制,進一步起到安神攝心的作用。這正是道教中諸多戒律所指向的根本。所謂戒也,戒的便是心念上的妄。所以,修行的“真”,第一層含義便是要做一個真誠、真實的人,要做到言行舉止處處沒有冒犯,並且心地上保持著純正的光明狀態。

在這個基礎上,以修行的心去做事,自然可以稱為修行事。道教中有真功真行一說,通常是指某某祖師以普度天下眾生的慈悲心腸,為天下人做出了濟世的功德,如呂祖曾以眾生不度誓不成仙為目標,處處方便、顯化度人;如邱祖不顧古稀高齡,仍要萬裡面聖,只求為華夏文明保留一份火種……在道教歷史上,凡是被尊稱為祖師的,凡是受到了後代曆世香火供養的對象,都是以天下人的心為心、以天下人的事為事的修行者。他們身上,表現出來的便是道教義理中的“真”精神。

至此,相信也可以將部分人心中對“真”的誤解化解開。網路上有一句話流傳甚廣,稱“寧可做真小人,不做偽君子”。言談之下,首先將那些在外相上以君子形象示人者踩於腳底(因為他們可能在人後獨處時,也存在一定的缺點和不足),同時又將自己內外合一的小人心腸奉為至上。表面上看,這好像是一種“真”的表現,哪怕做小人,也做得坦坦蕩蕩。但其實,這樣的“真”只不過是在給自己的私情尋找“合理”的藉口。“真”的前提,是對道德文明的追求,是對利人利己理念的踐行,而不是以小人之心去猜度他人君子的言行,更不能以道德綁架的方式要求所有人都必須做到“君子”,而自己卻可以光明正大地“小人”。如此,則失去了“真”的教化意義。


道教中有全真一系,從字面意思解,“全真”便是要保全人性上“真”的狀態。前文所述之“真”,是對修行狀態的描述,指出修行者應該內外合一、身心俱明。道書《析疑指迷論》中提到,全真之真乃是人們在心性上一念皆未萌生的狀態。在這裡,則對“什麼是真”這一命題進行了具有具體指向性的回答,認為人們處在不生念想和情識的混沌狀態下,才是真正的“真”,才是真正的得道,真正可以稱之為“與道合真”。

因為人一旦產生念想和情識,就會順而下之,產生欲望心、分別心、利害心、是非心等等。所謂“智慧出,有大偽”,這些彼此分別的想法出現後(人的智慧產生後),自然就會因此而出現了偽。其實,在大道流變的層面上看來,這樣的“偽”也是自然而然的結果,本沒有什麼對與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道在生萬物的過程中只是起到運化的作用,至於萬物究竟如何發展,這則是萬物自身之道的事情了。也許有人會問,既然說“偽”也是合道的,那修行為什麼還要去偽存真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就隱藏在道祖《道德經》中的第一句話“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中。人心上升起的偽心,不過是可道之道、可名之名,必定會隨著人自我意識的流轉而發生改變。而修行人要追求的是恒常之道、恒常之名、恒常之真,所以必定要從一切名相中去參悟根本,從一切假中去修唯一的真。也就是,從一切降本流末中複本還元,從念頭從生的當下修回到一念不萌的“呆若木雞”。


“為學日益”,是為人的準則,越學知識越豐富,越學做人越豐滿;為道,卻要日損,這是修行人的準則,越損距離本心越近,越損修行的道也就越明朗。待到見到真心與真道時,修行人才是真正地與自身的“真”合了上去。

來源:道站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喜歡喝點小酒,藉著酒後微醺,釋放心中的壘塊。有時太過了,就睡著了....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2 06:05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