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0-1-4
- 最後登錄
- 2025-8-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59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3686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自然和諧之美
自然和諧美是道教生態美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道教生態美的本質內涵
道教對於環境生態以自然主義為指導,強調人和自然是一個整體,自然是生育天地萬物的本原,人應該遵循自然規律,協調陰陽,順應自然,維護自然生態,保持和諧,才符合自然規律,才是最美的。道教生態美學把整個宇宙看成一個大的生態自然系統:一個生生不止、永不停息的自然生態,主張超越人和自然的兩分對立,回歸于人與自然渾然未分的一體化狀態,主張在萬物一體化的生態平衡狀態中保持自然原始的整體美。
所以,自然和諧美是道教生態美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道教生態美的本質內涵。《黃帝內經》說:“陰陽四時者,萬物之始終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在《列子》中,天、地、萬物與人構成一個有序的整體:天地無全功,聖人無全能,萬物無全用。故天職生覆,地職形載,聖職教化,物職所宜。然則天有所短,地有所長,聖有所否,物有所通。何則?生覆者不能形載,形載者不能教化,教化者不能違所宜,宜定者不出所位。故天地之道,非陰則陽;聖人之教,非仁則義;萬物之宜,非柔則剛:此皆隨所宜而不能出所位者也。
只要將人類和自然界的天地萬物都置於自然和諧統一之中,才是人和天地萬物的生命與價值所在,才能真正體現的自然生態美。既然人是從天地自然萬物中產生的,因此,人就應該順從天地自然萬物,“順之以天理,應之以自然”,才是一種美。《說文解字》曰:“和,相應也。”其含意有調和、和諧、協調、相應、恰到好處等之義。
自然界通過自然萬物之間的交流融合、協同合作最終實現了自然界的和諧共生。“空氣、水、植物在生命維持的迴圈中相互協同,這本身就是美的,並創造著美。通過自然界的和諧共生共長、自生自滅,生態自然和自然萬物生生不息表現了頑強的生命力,使生態自然煥發出美的光輝。
生命世界蓬勃旺盛、永恆不息充滿著生命力,生命之間相互支持,所有生命浩然同流,同根同生,形成一個美妙和諧的生命系統。“尊生者,全生之謂。”《道藏》在《太上老君開天經》篇中描述了生命的起源與和諧之美:生之類無形之象,各受一氣而生。或有樸氣而生者山石是也;動氣而生者飛走是也;精氣而生者人是也。萬物之中人最為貴。太初一治至於萬刼人,民之初,故曰太初是時唯有天地日月人。
(台灣道教總廟 玄義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