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8-5-21
- 最後登錄
- 2025-7-3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300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8519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大師齊聚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揮毫贈春聯
勁報 2022/01/16 17:48
【勁報/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農曆新年將近,財團法人臺南市臺疆祖廟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於1月16日下午15時,舉辦大師揮毫贈春聯活動,書法名師包括蘇友泉教授,翁資雄、洪麗里、莊崑謨等退休國中、小學校長,和鍾肇明老師,字體優美典雅,索字民眾相當踴躍。
5位大師都是國內相當有名書法名家,寫字各有特色,虎年的春聯文字如「虎虎生風」、「福虎生豐」、「瑞虎豐年」等,都是相當生機勃勃,富有振奮人心的字語,甚至還有Q版超萌春聯出現,廣獲民眾喜愛。
春聯源於中國宋朝,其起源可以分為三方面:宜春帖、桃符、延祥詩;春聯語句以吉祥意義的字詞為主,寄寓了人們希冀美好生活的情感,與人們生活習慣往往息息相關,透射出對生活期盼。
維基百科「春聯」資料指出,春聯也作福貼,粵語地區稱揮春,閩南語稱春仔(中部),是一種在新春和立春時使用的傳統裝飾物,把賀年的吉利字詞用漂亮的書法,寫在紙上而成,一般是貼在牆、門之上,在華人社會、朝鮮半島和越南,每逢過年人們都會貼春聯,除了增加節日的喜慶氣氛,也沿襲桃符信仰,有為新年祈福、辟邪的寓意。其中寫成對聯的又叫春聯,但有些地區「春聯」也是各種春聯的統稱,而有些地區又把條狀、不成對的春聯稱為春條..。
亭宮副董事長侯明福擔任附屬「府城觀興文化藝術基金會」會長強調,亭宮和基金會近年來一直推動文化寺廟的目標,目前很多民眾至市場購買印刷好的春聯,但其實傳統手寫春聯,是大家應該重視民俗,更能體現春聯上教導民眾仁風義舉、家和萬事興之道理,希望藉由大師現場揮毫,讓民眾感受文字之美,索取的春聯掛在家門,更為特殊、意義非凡。(于郁金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