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071|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上帝、眾生、佈施、先生、法官、律師來源於道教。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在線上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2-1-26 00:38:3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上帝、眾生、佈施、先生、法官、律師來源於道教。

一、上帝

我們現在說起“上帝”,第一個反應就去基督教的上帝。其實上帝一詞,在我國很早就有使用。《詩經》雲“上帝臨汝,無二爾心。”上帝的名號在西周的時候就有。《說文解字》帝,諦也。王天下之號也。《詩經》雲“皇矣上帝,臨下有赫。監觀四方,求民之莫。”鄭玄箋注雲“大矣,天之視天下,赫然甚明。以殷紂之暴亂,乃監察天下之眾國,求民之所歸就。”《毛詩》雲“文王曰‘諮汝殷商,非上帝不時,殷不用舊。’”《毛詩——臣工》雲“明昭上帝,迄用康年。”《毛詩——昊天有成命》雲“昊天有成命,二後受之。”從上帝之名,頻繁見諸典籍,可以證明上帝信仰為周人所接受,成為官方正統。在甲骨文和金文裡面,有時候簡稱為“帝”,或者叫“天帝”。儒家的上帝就是昊天上帝,是最高的主宰。道教裡面上帝就比較多了,比如昊天至尊金闕玉皇上帝、清微始祖元始天尊妙道上帝、紫薇天皇上帝、東極青玄上帝等。基督教傳入我國則比較晚,故知上帝一詞,乃我國之原創。

二、眾生



佛教經常說:“普度眾生”。佛經裡也頻繁出現眾生字樣,比如《金剛經》說:“無眾生相”。但是眾生一詞,卻也是地道的國產貨。《南華真經•德充符第五》雲:“人莫鑒於流水而鑒於止水,唯止能止眾止。受命于地,唯松柏獨也正,在冬夏青青。受命於天,唯堯舜獨也正,在萬物之首。幸能正生,以正眾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堯舜,“既能正己,複能正物。正己正物,自利利他。內外行圓,名為大聖。”

而佛教要到東漢明帝的時候,才傳入中國。所以眾生一詞是源於中土。

三、佈施

“佈施”是佛教六度波羅蜜之一。是修行的一個重要法門,佈施可以廣結善緣,舍去慳貪,培植善根。佛教最初傳入我國,不事生產,遵守釋迦之教,以乞食為生。和尚見人就叫“施主”,就是這個原因。

然而佈施一詞,最早也是出於道經。《南華真經•外物第二十六》裡有個故事:

儒以詩禮發塚,大儒臚傳曰:東方作矣,事之何若?小儒曰:未解裙懦,口中有珠。詩固有之曰:青青之麥,生於陵陂。生不佈施,死何舍珠為。接其鬢,摩其顱,儒以金椎控其頤,徐別其頰,無傷口中珠。

儒以詩禮發塚,這裡引用了一句《詩》,就是:“生不佈施,死含珠何為?”意思是說那些富貴人、奴隸主,在世的時候不佈施給窮人,死了還含著寶珠,企求不朽。這句詩在現在的《詩經》裡找不到,屬於佚詩。大概是孔子刪定詩書的時候,覺得這句詩不夠溫柔敦厚,就刪除了。但是在《莊子》裡卻保存了下來。讓我們後人知道,佈施一詞,也是古已有之。

四、先生

我們現在通常稱呼別人先生、女士。在以前,稱呼老師也有叫先生。其實先生一詞,最早算是起源於道教。《真誥》雲:“為學無師,道則不成,心存目想,見師如經,學非師授不可以教人,恐疑悟後學,故不得傳求法。事師莫擇貴賤,勿疑長幼。言我年大而彼年小,彼是賤而我是貴,此是未解正真平等之要。人無貴賤,有道則尊,所謂長老不必耆年,要當多識多見以為先生。”先生本是有道之人的稱呼。《定真玉籙經》裡也說:“凡欲定心,當受上皇民籍定真玉籙,此至要為學之先也。先能定心,仙名乃定,是三天正一,先生所佩,以定得仙之名。”道教裡很多祖師都稱為先生的,比如張果稱“通玄先生”,黃公望稱“紙舟先生”,吳筠稱“宗玄先生”,徐神翁又叫“虛靜沖和先生”等

五、法官

法官,我們都知道是法院裡審判的官員,近代法院興起,才有了法官。但是最早使用法官一詞的卻是道士,原意是指行法的道士。《混洞女青詔書》雲:“諸雷神被法官差於某年某月某日某時震動以為報應,至時而不震動,不依牒內坐說故意違者,仰法官差神吏重行遣役。”又《道法會元》雲:“法官披髮仗劍,先至東方召東方使者,燒東方檄。”

我們現在的“法”是民法、刑法、青少年保護法等。法院裡的法官是根據這些法律來判決案件,懲惡揚善。道教的法則是“玉宸煉度符法”、“清微梵炁雷法”、“紫極玄樞奏告大法”等,道教的法官則是根據這些“法”來役使鬼神,助國救民。

六、律師

古代衙門裡打官司是沒有律師的,只有訟師。訟師是一個不好聽的名詞,因為中國人不喜歡訴訟。孔子說:“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中國人不喜歡打官司,訟師在古代看來都是狡猾的人。後來西洋法治精神引入中國,很多事情都要走法律途徑,用訟師這個詞,明顯不符合時代精神,於是就改用“律師”。

其實律師這個詞,還是源於宗教的。比如我們稱清朝著名道士,龍門律宗的興起者王常月祖師,也叫“王大律師”。這個“律”,不是法律的“律”,而是戒律的“律”。近代法學系統,引進“律師”以取代“訟師”,大概也是希望新時代的律師能夠保有對法律的敬畏,和某種宗教的良知吧?

(初入道門)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7-31 00:11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