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757|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聖嚴法師:悟的定義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藝術之星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2-1-29 00:31:4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聖嚴法師:悟的定義

‘悟’的意思,就是本來不知道的,突然間知道了;但是佛教所講的‘悟’與此有所不同。就一般人所謂的悟而言,約可分作五類:

(一)藝術的悟

藝術的悟實際上又可稱為靈感。不論是文學家、音樂家或畫家,他們的創作多半不是依賴平常的知識或學問,也不完全依賴技巧的訓練。文學上有所謂下筆如有神助,幾千幾萬言一氣呵成;就畫家而言,憑著神來之筆,不論是小品或巨幅的畫作,均能一揮而就;音樂家譜曲,經常是不假思索,源源而出;當然,也有所謂文窮而後工,賈島的‘推敲’便是最好的例子。可是沒有靈感的創作只能見其工夫,不能獲得天馬行空的自在與豁達,因此,藝術家往往是天成的。

(二)科學的悟

科學家們發現某種物理、數學、生化等學術上的定律,固然先應有其學術的基礎訓練,主要還是得自悟性,不論是理論的或技術的重大創發與突破,往往是在‘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毫不費工夫’的情形下產生的。牛頓見蘋果落地發現萬有引力定律,愛迪生發明電燈,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都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事。

(三)哲學的悟

對於人生宇宙的體驗,哲學家往往不出儒家所說的生而知、困而知、學而知的三個途徑。從學習而知固然重要,卻無法超越前人的經驗範圍;唯有天生而知的天降奇才及從困頓中逼擠出來的發現,才能開創新知的境界,那就是悟境。古來偉大的哲學家們,為我們的文化思想史,留下各種型態觀念的哲學理論;例如王陽明的‘致良知’學說,即是在貶謫至貴州龍場時悟得。

(四)宗教的悟

宗教的悟其實就是通過宗教的儀式、信仰和祈禱、禮拜、持誦等行為,而感應天啟、神示、降靈等現象。有的直接用眼睛看到神的指示,或者用耳朵聽到神的言語,或是經由夢境得到神的垂示;也有突然靈光一閃而發覺自己與神同在,見解超乎常人,信念突然增強,生起悲天憫人的使命感;或是真實目睹天堂、地獄、神仙世界等奇異經驗。當事人往往會把這當成開悟;也就是未曾發生的事突然發生,不可能的事變成可能──宗教信仰多半是在這種情形下產生的。

但是從禪的立場來看,以上四種,都不是真的悟境。悟,必定是自我中心的脫落,自私煩惱的解放,分別執著的破除,所以應該更進一步超越於靈感與靈驗之上,才是真正的悟境。

(五)禪的悟

根據佛經所載,禪的悟是‘覺’的意思。覺有三個層次:

1.小乘的自覺。破除了貪、嗔、癡、慢、疑等自我中心的煩惱之後,再也不會因各種煩惱而在生死流轉之中接受苦報;這必須修四聖諦、八正道、十二因緣等法門,才能達到破我執、住涅槃的阿羅漢程度。在小乘的修行過程中,能夠到達初果的位置就已算是開悟,到了四果則是徹悟。

2.大乘的菩薩稱為覺他。菩薩是梵文‘菩提薩埵’的簡譯,而菩提薩埵就是‘覺有情’的意思。菩薩不僅自斷煩惱,尤其發願廣度眾生,地藏菩薩甚至說‘眾生度盡,方證菩提’。菩薩希望一切眾生都能成佛,至於自己能否成佛,不是問題;事實上如果眾生都因他而成佛,他必定也會成佛。通常把菩薩道的層次分成五十二個位次,若能進入第十一個位次也算開悟,直到成佛則叫徹悟、圓悟。

3.佛是自覺、覺他、覺滿。他的煩惱已經斷盡,已為一切眾生種下了得度的因緣;他是自利利他、福慧雙運而圓滿究竟的人,所以稱為大圓滿覺。

4.禪宗的悟另有勝義。有一種是不假階梯,在明師指導下一觸即悟;也有在苦參實究時,悟境突然自發。當悟境現前之時,心胸坦蕩,豁達無礙,晴空萬裡,不著點塵,與佛的心地一般無二,平等一如。不過,佛是一悟永悟,而且是徹悟;一般的禪修者可能要悟了又悟。悟境出現的時間也有長短,力量強的比較持久,否則相當短暫。唯其已經開悟,畢竟和從未有過悟境的人大不相同,因為他們已經見到本來面目,所以信心堅固,而且會繼續努力。因此有位禪師曾說‘大悟三十多回,小悟不計其數’,可見禪宗的悟並不等於一悟就是解脫,或者一悟就成佛。

從以上可見,佛教所說的悟有頓、有漸、有深、有淺,而禪宗屬於頓悟。頓悟可能達到徹悟,但多半要悟了又悟,重重突破。  

來源:學佛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22-1-29 17:26:38 |只看該作者
佛教所說的「」是指:見到「諸法實相
若未能見到「諸法實相」,講再多 都是廢話。

何謂「諸法實相」?

《佛說佛母出生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
一切法如夢.如幻.如影.如響。如是名為諸法實相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觀一切法無不皆。是為覺知諸法實相
《大乘入楞伽經》心隨流動見種種相...不知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


諸法實相」就是指:一切法如幻 如影 如水中月空無實物

《思惟略要法》
以凡夫未得慧觀。見諸虛妄之法有種種相
得實相者觀之如鏡中像


若能觀見世間如鏡中像 水中月 空無實物,此即見到了諸法實相
這就是佛教的「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18 18:56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