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879|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道教門派-天師道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2-2-3 13:12:2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道教門派-天師道


天師道由道教創始人祖天師張道陵所創立,並著寫《老子想爾注》,為後期道教發展打下了基礎。隨後,又由其孫張魯改革教團,待曹操拜其為鎮南將軍後,道教開始向北方傳播。張道陵的四代孫張盛,又將傳教的地區從青城山遷至到龍虎山,至此道教也開始向中國的東南地區發展。天師道,是張道陵,張衡,張魯,祖孫三代所立。當時在巴蜀一帶,原有巴人信奉原始巫教,大規模的淫祀而害民。而這些祀奉鬼神的法教巫師聚眾斂財,無惡不作。張天師攜王長、趙升二位弟子和黃帝九鼎丹經,來到北邙山修行。後與巫鬼群體發生了大規模宗教衝突。川渝一帶流傳的張天師以太上老君劍印符籙大破鬼兵的故事就是以此為原型的。而被趕跑的巫鬼教不甘心失敗,在大巫師張修的帶領下,急跌天師道的教理,創立五斗米道。根據後漢書.靈帝紀可知,張修為"巴郡巫人""巴郡巫妖"等。正一道的創立使道教開始以教的形式出現,區別于以前的巫教,奉太上老子為最高崇信,奠定了幾千年的道教歷史。

天師道的養形之道相當廣泛,主要包括導引、按摩、漱咽、拳術、體育和行蹺等,尤以導引為最重要。按摩,即《內經》之所謂"按蹺"者也,是運用祖國醫學中的經絡學說,借鑒醫學中的按摩推拿,用按壓、扣擊、揉摩、捏推、提滾等手法作用於人體尤其是經絡循行部位,"引血氣之通流也",作為養生之按摩,分為自我按摩和他人按摩兩種。

導引--為保持內氣不衰之法,其特點是在意念的指導下,將肢體運動,呼吸運動,自我按摩密切結合起來,使四肢百骸做各種俯仰屈伸轉體運動,使肢體"導氣令和、引體為柔"(李頤語),以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理氣止痛,養筋健骨,除勞卻煩,從而能"內煉精氣神,外煉筋骨皮"。

天師道的養食之道,包括服餌、辟穀、外丹、鼓漱等功。天師道認為,人的精神受肉體支配,而肉體則由食物作保證。為保持精神純潔,須少食人間煙火,須"止絕臭穢,休糧清腸"(《抱樸子》)。《莊子》中所謂神人"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禦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乃辟穀的典範和先驅,馬王堆出土的"卻穀食氣",可能是戰國時代流傳下來的古佚書。

辟穀--是一種修煉方法,即不食五穀雜糧、蔬菜肉蛋等天師道祖山日常食物。辟谷也稱斷谷、絕穀、絕粒、休糧等。這種方術認為:"草食者善走而愚,肉食者多力而悍,食谷者智而不壽,食氣者神明不死。"這是說,食用日常食物,雖能維持日常生命活動,但不能長生不死。又說:"欲得生,腸中當清,欲行不死,腸中無滓。"即日常食物會在腸胃中留下有害渣滓,會使人身上火,減少壽命。

來源:道教線上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23 12:25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