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0-1-4
- 最後登錄
- 2025-1-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05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255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道教之特色與門派
道教是我國固有之宗教,具有強烈的本土色彩。其主要的特色有三:一是揉合黃老之學,崇尚清淨無為、崇尚自然、守本歸一;二是鬼神崇拜,強調敬天祀祖,以孝為本;三是神仙之說與符籙科儀,藉有神仙之說倡導忠孝節義,勸導世人修身成聖;透過行符籙科儀撫慰人心,安定社會。
道教所內涵的哲理與生命意義,主要是教人;而彰顯於外的則是勸人為善、經世濟民之胸懷。自漢朝時代開始,道教就已經是許多王侯將相所依附之名器。例如輔佐劉邦的張良、三國時代的諸葛亮、明朝的劉伯溫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曾受到道教文化的薰陶與涵養,才能在亂世中修身立命、聞達諸侯。
我們可以將道教分為五大類,一是行善派,以勸人為善為依歸,目前台灣許多宗教慈善團體就是屬於積善派;二是經典派,主要強調修道必須以經典為依歸,才能理解修道之真理;三是丹鼎派,該派主要是倡導修身養性,煉丹養生之方,以求延年益壽,青春不老;四是符籙派,該派主要是透過符籙科儀法事,替人消災解厄,以安撫民心;四是占驗道派,
該派則以命理、卜卦、方術為主,目前在坊間流行的紫微鬥數、八字命理、姓名學等即是。
符籙派在台灣主要分為正一派、靈寶派。符籙派可以說是繼承道教文化精隨最多的一派。符籙派概要來說就是我們所謂的道士、法師,其所需學習的技能與知識甚多,舉凡行科儀、踏步、使用法器、青臺醮詞、北管南管樂曲、佈壇、請神、掐指、存想等儀式都是,因此要培養能獨當一面的道士法師,至少需要十年功夫,實屬不易,絕非一蹴即成。然而許多不肖份子,不思勵學,卻轉利用信眾之信賴與對鬼神之畏懼,騙財騙色,亂我道教,毀道教清譽,令人悲痛。使得該派在台灣社會飽受抨擊,從業人員地位與形象急需自律與提振。因此提振道教宮廟堂壇之從業人員形象,正是本會創立之宗旨與政府當局對本會之期許與寄託。
(全國道教宮廟人才培訓協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