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8-5-21
- 最後登錄
- 2024-11-1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5284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747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股海自由行/鷹派氛圍將觸頂 伺機買成長股
聯合新聞網 2022/02/12 03:56
2月10日美國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數據公布,整體CPI為7.5%、核心CPI亦達6.0%,均高於市場預期的7.3%與5.9%,也分別高於上個月的7.0%與5.5%,更雙雙創下1982年以來新高,但基本符合我們對第1季通膨仍處高檔的預期。惟我們認為,市場氛圍對通膨及隨之對應的貨幣政策已經有些過度,相較於此,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未出現、但2014年第4季到2016年上半年曾一度現蹤的通縮(定義為通膨低於1%的情況),其實遠比通膨嚴重,原因如下:
首先,通膨就整個歷史時間長流來看,固然供給面因素居多,如前一陣子市場討論熱烈的1970年代石油危機;但更有不少是需求面強勁所引發。但通縮一般都是景氣弱導致的需求太差造成,因為供給過剩而引發的通縮非常少見,畢竟這方面的過剩供給調整機制非常快;景氣差自然是一種較嚴重的經濟態樣。
再者,與上述景氣差對應、甚至進一步延伸的,是民眾不消費、或者遞延消費的行為,這對依賴民間消費的美國來說,無疑是進一步的傷害。當民眾認為未來物價還會走跌時,當下消費意願自然不高,傾向遞延原先的消費行為。從過去長期的歷史來看,或許不是每一次通縮期間消費的萎縮都很明顯,但大致上會不如正常通膨環境下的水準,是不爭的事實。
最後一點,通縮最嚴重的一件事情,是會缺乏有效的貨幣政策工具。這時並非單純景氣差,因此就算降息也未必有用;且通常此時利率也處在較低水準,降息空間有限。或許有些人認為,沒有有效率的利率工具,仍可使用量化寬鬆(QE)等過去非傳統的手段;但不可否認,過去QE經驗顯示,對經濟和通膨的幫助都不大,反而可能提高造成金融市場泡沫的機率。
綜上所述,通膨雖可怕,但影響遠不如通縮,市場實在無需因害怕通膨,而據以認為美國聯準會(Fed)一定要升息/緊縮到將通膨壓到過去水準的程度。事實上,無論以市場為基礎或調查為基礎的長期政策利率水準預估來看,皆低於Fed所認定的2.5%長期利率水準預期,顯示市場也認同「無需有如此大升息動作」的看法。或許短線上對股市壓力較大、市場三不五時震盪加劇,但最終貨幣政策應不至於緊縮過頭的,仍應對股市保持樂觀。
另一方面,當前成長股波動仍大,係因潛在評價收縮的程度可能還大於預估每股純益(EPS)成長的程度,市場仍在尋找合理的評價;此時不確定性仍高,並非一個對科技股/成長股理想的進場時機。
整體而言,目前我們對價值股何時會輪動到成長股沒有「時間表」,但卻有「進度表」:當通膨與貨幣政策走向更明確,這一點可由Fed委員們對通膨預估的不確定性是否降低來做一個間接判斷、待市場對Fed鷹派動作的感受氛圍觸頂反轉之時,就是一個成長股/科技股適切的進場時機。
(作者是凱基投顧董事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