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4-18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44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1640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道教的“包容”性
道家與道教即淵源“道”字的觀念而加以擴充,統攝天地、鬼神、物理、與人生的共通原則而立教。道教文化和道教信仰,是以中原文化、齊魯、荊楚文化為主幹,溶匯了華夏民族原始宗教信仰和燕齊方仙信仰及西南少數民族信仰,而形成的具有中華民族文化特色的宗教文化和信仰。其實其源流可追溯到遠古的原始信仰。可以說它是融合和集結了中華大地各個地方的原始信仰而逐漸形成的。其內涵在歷朝歷代都有拓展,這也是它的包容性的體現。
道教常講“有容乃大”、“強大處下,柔弱處上”、“為而不爭”、“功成而弗居”、“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上善若水”……。
在教務上,常有人問,有的宗教說信仰了他的宗教,就不能在信仰另外的宗教,甚至為了宣傳自己,不惜大搞口舌戰,相互詆毀、攻擊、有的還動用暴力、武力等。道教有這樣的說法或觀念嗎?
道教是“不爭、處下、謙讓、貴柔”的宗教。在道教的教義中認為,信仰了道教,完全還可以信仰其它宗教。但作為個人的信仰,千萬不能盲目、隨眾湊熱鬧,要認清宗教與邪教的本質、宗教與宗教在教義上的區別。
當今世界,是種族多元、經濟多元、文化多元、宗教多元的社會,唯有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交往與交流,增進和加強彼此之間的瞭解、互敬和互信,才符合世界多元文化的發展與進步。極端主義、狹隘主義、本位主義,是不利於世界的發展和進步的。
道教在中國歷史上,雖然是唯一的華夏民族固有的、最悠久的宗教,但其從不排斥任何一個宗教的傳入和發展。隨著世界文化、文明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團結、友誼、和諧才是造福于人類和平、幸福的主旋律。唯有“包容、處下、不爭、謙讓”才能消除隔閡、消除戰爭。從而和睦、和諧、發展和進步。
隨著世界文化、文明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團結、友誼、和諧才是造福於人類和平、幸福的主旋律。唯有「包容、處下、不爭、謙讓」才能消除隔閡、消除戰爭。從而和睦、和諧、發展和進步。
來源:道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