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12-20
- 最後登錄
- 2025-4-2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526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7065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澎湖-文澳 城隍廟】
文澳是澎湖較早發展的聚落之一,明嘉靖42年(1563)都督俞大猷(1503-1579)便曾在此築城驅趕海盜。明天啟4年(1624)其子俞咨臬(生卒年不詳)驅逐荷人,也在此築暗澳天啟城,以便控制媽宮(今馬公)。清朝時均統稱為暗澳,日治時代將東文澳管區轄管西文里合稱「文澳」。清康熙22年(1683),清朝政府派鄭成功(1624-1662)前部下施琅(1621-1696)率領清軍,擊潰在臺灣的鄭氏政權,正式將臺灣、澎湖地區納入清朝版圖。隔年,清康熙23年(1684),清朝政府即在澎湖暗澳設立巡檢司。
文澳城隍廟是清朝在澎湖設立的第1間官方祭祀廟宇,位於暗澳中心位置,建廟時間不詳。依清朝慣例「凡守土官入境,必先祭城隍而後履任」,從清朝設立巡檢司時間起算,可以推測建廟時間最早可能為清康熙23年(1684)。而清乾隆31年(1766),時任澎湖通判胡建偉(1718-1796)在《澎湖紀略》提及:「澎湖文澳城隍廟在廳署之東,規模狹隘,不足以展敬,實限於地也」,是官方歷史中對文澳城隍廟第1次紀載,因此可知文澳城隍廟建廟時間不晚於清乾隆31年(1766)。
清雍正5年(1727),清朝政府意識到澎湖的重要性,將澎湖升格改隸澎湖廳,文澳城隍廟仍然是清朝官員表示政府公權力執行的範圍所在,也是澎湖地區人民祈求城隍保佑的唯一祭祀活動場所。直到清乾隆44年(1779),澎湖海防糧捕通判謝維祺(生卒年不詳)認為澎湖廳署旁的文澳城隍廟規模狹隘,非敬神之道,乃率監生郭志達(生卒年不詳)於新發展的馬公新建城隍廟,即今日媽宮城隍廟。
城隍廟
澎湖縣馬公市西文里25號
|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