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8-5-21
- 最後登錄
- 2025-8-1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332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8583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白虎穿堂,家敗人亡」,白虎指的是什麼?很多人都不明白
2022/03/22 來源:享視文化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其中有很多經過勞動人民總結概括而得來的經驗之談,流傳至今。比如「白虎蓋青龍,代代有人窮」和「前不栽楊後不栽柳」等等都被世人熟知。
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句話叫做:「白虎穿堂,家敗人亡」。有很多人認為這是傳播封建迷信,但是也有一部分人非常尊崇這句俗語所講的內容。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其中的白虎又是指什麼呢?
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俗話說:「白虎穿堂,家破人亡。」單單說白虎大家可能都會以為白虎是白色皮毛的老虎,但是其實大家都大錯特錯了,他還有一重特殊的身份。如果我把白虎放在「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這個組合里,是不是就沒有那麼陌生了呢?如果屏幕前的讀者喜歡閱讀仙俠小說或者志怪小說,那麼就會經常和這四位打照面,因為它們代表著四宮,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東、南、西、北、四個方位。
那白虎又代表哪個方位呢?白虎在四宮之中代表西方,民間常說的「左青龍,右白虎」也是由此而來。提到西方,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是吸血鬼、食人魔這樣血腥恐怖的事物,同樣的,白虎也象徵著兇狠和殺伐。
然而在古代時,還沒有東西方的文化交流與融合,所以白虎一詞主要用作幫助人們辨別方位,還有一些道士或民間風水師也會用白虎來判斷凶擊。
現在我們明白了白虎的意思,那「白虎穿堂」又代表著什麼呢?接下來我們繼續一探究竟,為大家揭開這句俗語背後神秘的面紗 。
風水格局中體現中國人的審美特點
如果說白虎穿堂這句話非常的玄乎,倒不如說有許多人喜歡道聽途說,把有的說成沒的,把假的說成真的。
我們從字面上簡單的解釋一下這句話,無非就是白虎穿過廳堂,導致一家子破敗蕭條,甚至會喪命。可是現實生活中,高樓林立,日常生活中哪裡見得到白虎啊!這就涉及到了風水學和建築學的知識。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規律,中國人非常喜歡對稱,常見的太極八卦,還有些詞語也能佐證,例如「出雙入對」「好事成雙」等等。那麼古人自然而然的也和我們一樣追求對稱,從建築風格上就能一目了然,在宮殿和寺廟的結構中就能發現對稱結構的數目之多令人嘖嘖稱奇。
白虎穿堂,指的就是家裡的過道,穿過了房間的一側,導致房間不再對稱。房屋的兩側如果是一邊高一邊低,就會讓人覺得特別彆扭,給人一種不平衡的感覺,讓人覺得站不穩,還有一些地區的人們認為左高右低或者左低右高這樣的房屋結構會破壞一家人的好運。風水結構被破壞了,在風水大師眼中自然而然的就變成了兇相,所以就有了後面那句「家敗人亡」了。
總結一下為什麼白虎穿堂的房屋格局在風水上不吉利:一是房屋結構左右不對稱,使房間失去平衡;二是因為在不平衡的基礎上,左右的氣場也不平衡。
長時間在這樣的房屋結構里生活的人們,因為內心裡也符合中國人的對稱觀點,所以不自覺的會覺得哪裡不對勁,繼而覺得心情不好,心情不好是很多疾病的源頭,運氣也會越來越差,漸漸地就會造成家破人亡的悲慘結局。
白虎穿堂更深層次的含義
上面講到白虎穿堂是房屋建築不對稱導致的風水失衡,才會造成一家氣運的衰敗,但是僅僅只是這麼簡單嗎,白虎穿堂有沒有什麼更深層的含義呢?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之前提到的「左青龍,右白虎」,他們是相對左右的,在一定意義上也代表著對稱、平衡。如果青龍強,白虎弱;或者白虎強,青龍弱,都會導致雙方不平衡,如果一旦不平衡,那這個家的運氣還會好嗎?
但是話又說回來,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平衡,這時,風水學的專家和學者就基於如何平衡房屋結構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總結,最後得出的結論是這樣的:在建築房屋的過程中,一定要保證白虎的位置低於青龍,因為白虎是殺戮血腥的象徵,如果白虎的位置高於青龍的話,就會很大程度的抑制住青龍,導致青龍無法翻身,這個家也會爭吵不斷,戰爭不休,自然沒有好氣運了。
另外,在風水格局中,很多人把青龍當做是靜的象徵,把白虎看成是動的象徵,只有保證白虎和青龍各守其位,這一家的發展才能協調。如果白虎在靜的位置或者青龍在動的位置上,都會導致雙方失職,整個風水氣場就都不平衡不穩定了,生活在其中的人也不會得到好的發展了。
除了這些,一般建築的風水的要求是要做到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意思就是說在建造房子的時候,左右兩邊都要有房間,不能一方無一方有,如果房屋布局不符合規矩,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家中夫妻二人的關係,雙方誰也不讓步,久而久之婚姻破裂。
我們換一個角度再思考一下,現在是不是有很多人在設計建築物時只追求外在美,而忽視了非常重要內在格局呢?也有很多人說,我不遵照這個理念,不也是好好的嗎?雖然有很多人說這些都是迷信,但是這些俗語是經過古人千百年的經驗總結而提煉出的精華,也是作為我們做決策時的一個參考意見,是可以參考的,畢竟古人在審美和建築結構上的造詣有很多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結語
正所謂:取其精華去之糟粕。我們對任何一種學問都要保持敬畏,不可污衊造謠,在繼承文化傳統的同時也需要睿智的頭腦,結合其中好的觀念。拋開腐朽封建的壞習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