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12-16
- 最後登錄
- 2025-1-19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59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2948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道家說南斗主生,北斗主死,講斗宿之前必須先講北斗七星
《太平聖君秘旨》中說:“夫守一者,可以度世、消災,可以事君,可以不死,可以理家,可以事神明,可以理病,可以長生,可以久視。”
《太平經》上說:“故頭之一者,頂也。七正之一者,目也。腹之一者,臍也,五臟之一者,心也,四肢之一者,手足心也。”
道心就是天心,天心就是紫微就是天之中。鎮守紫微垣的神就叫太乙也就是太一,你看附圖,四千年前的北天極就是在太乙星和天乙星附近,它們就是那時候一動不動的北極。
北極星就是紫微星,紫微星就是斗數之主,紫微化氣就叫“尊”。不管術數哪一派,講來講去就是這個,所以歷代就把紫微星稱為一動不動的帝星。
滿天星斗,講到天上的星斗,其實有三個斗。一個是大名鼎鼎的北斗,北斗有七星,加上看不太清的左輔和右弼,共為九星。
北極是天心,斗轉星移,北斗跟其它星辰一起圍繞它逆時針旋轉,一天一圈,其實一年也是差不多累積成一圈,因為二十八宿黃道一年也是差不多一圈嘛。
北斗形狀顯眼,並且斗柄有非常明顯的指向性,又離北天極不遠,所以古人認為它是運轉整個星空的樞紐,而一動不動的北極是天之中心。
很多人把北斗和北極搞混。因為北斗是旋轉運動的,所以又叫帝車,天帝通過它來正四時,均五行,齊七政,運轉整個天球。
而在人間,皇帝稱為天子,代替天帝發號施令天下。天上璿璣玉衡以齊七政,地上人間帝王施政四方,人間帝王也起著北斗的功能,所以有人就誤會說北斗也是帝星。
大家都知道戰國鶡冠子的一句話:“斗柄東指,天下皆春……。”實際上這句話基本上沒有什麼現實意義了。
其實因為歲差的影響,北斗指向早已是面目全非,就拿斗建來說吧,建指月建,正月建寅,立春後就是寅月,這就是夏曆的歲首,是指北斗七星指向十二辰的東方寅位。從這可以看出,古代用北斗七星的指向來大致劃分月份。
再看附圖,我們來看四千年前的立春時節,七點多初昏時刻,當時的北天極在太乙星附近,而北斗的斗枘,正好指向東北偏東方向,正是十二辰寅位的方向。
注意,面對北方看天象時右邊為東,而易學上是左為東,寅卯就在東方。很多人在這個方位上都會搞得稀裡糊塗。
從這個天象來說,古代用北斗來劃分月份大致是正確的,但是現在就是面目全非了,現在來看今年的立春時節的北斗七星。
現在的北天極在勾陳一附近了,所以它是北極星,而今年立春(2月3日)時節的黃昏,七點多了,這時斗柄還有一半在地平線下面,沒法觀測,而斗柄方向也是指向正北方。
幾乎要等到半夜十一點多,斗柄才接近指向東邊的寅位,從這裡可以看出,歲差影響,一天之內星辰的位置大概差了四個小時左右。
具體的推法可以看我以前講唐代二月二龍抬頭的文章,同一個道理。只是四千年和一千多年的區別而已。
再看看今年的立夏時節,5月5日的傍晚,快到八點了,斗柄還是指向東方呢?哪來的斗柄南指呢?
所以這些方法,在原始的古代,對應他們那個時代的天象,粗略地劃分四季和月份還是非常方便的。但是現代用來作為真經就不對了。
你看春秋戰國時,用這種觀天象來授時的方法,都是非常粗糙,但跟物候結合起來,進行農事還是無妨。
同時你也應該知道象廣百說的,夏商就能精准測二十四節氣到具體時刻的說法簡直就是胡說八道,如果四五千年前就達到近代的科技水準,哪還用得著鶡冠子這些話呢?那我國現代科技發展水準也應該早已超越太陽系了。
很多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看到現在的天象,有的人就說古人的說法是錯的。相反呢,有些人又食古不化,覺得一切要按照古籍、古人的說法來。孰不知早已是滄海桑田,星宿移位。所以只能故弄玄虛、莫測高深。
來源:道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