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0-1-4
- 最後登錄
- 2025-8-1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0129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4723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廣結法緣
智功禪師,儀表氣宇軒昂,而且聲音宏亮,出家後精研經論,多有領悟,不久即開始講經弘法。雖然智功自認為講得不錯,但是,聽眾一直只有寥寥數人,因而覺得既洩氣又難堪,便暫停弘法講說,出外參訪。
後來,智功來到衡嶽寺,並住了下來。某天,他正在自省自問:「難道是我所理解、講說的,有違聖意嗎?」
突然,眼前出現一名老僧,問他道:「年輕人,你有什麼疑惑嗎?」
智功說出了心中的困惑,老僧聽了,笑道:「原來如此,即使大聖如佛陀,尚難度無緣之人,何況初發心的你?你要度眾,必須先與眾生結緣啊!」老僧並告訴他結緣的方法。
智功因身無分文,只好典當身上僅有的衣缽,換得一些錢,買了米餅之類的食物,隨同老僧來到曠野,將這些食物散布於地上,然後焚香長跪,依老僧所教,祝禱道:「凡食我施者,希望來世能為我法眷,我當度你們同至菩提。」祝禱後,馬上有許多飛鳥蟲蟻過來啄食。
老僧告訴他:「你不妨先到各處遊方,參訪善知識,二十年後再開始講經弘法。」
二十年後,智功回到原來的寺院,再登台講經時,每次都有數千聽眾,而且多為二十歲左右的青年人。知道情形的人都說:「這些聽法的人,都是二十年前接受禪師布施的眾生,今世轉生為人,來和禪師結法緣的。」
釋初參曰:無論講經說法或教授知識,須有「讓聞者獲益」的基本觀念,不能只是自我學識的表現。除了契理契機,有無「法緣」也很重要。身為弘法者,平日必須多愛護信徒,也要反過來為信徒「添油香」。也就是說,以主動的招呼、和悅的笑容、親切的關懷、人格的尊重、真摯的慰問、困難的解決、熱忱的服務、信仰的法財、完善的設施、智慧的建議等,以此十種美好的供養,來「為信徒添油香」;如此結的緣愈廣,得到的護持也會愈多。
(星雲大師全集)
|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