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670|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神學與生活] 修道心志及精神 [複製連結]

天使長(十級)

懇辭勳章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發帖狂人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生活智慧王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星座之星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2-9-2 00:54:0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修道心志及精神


世界上的幾大宗教都各自有修道傳統或組織。在每一個宗教裡,出家修道只佔少數人,但這少數的人卻反映出一個重要的信仰態度:信仰不單是為人的生活提供一點高尚的點綴,信仰更是人的生活命脈。更值得思考的問題是,如果基督信徒要認真地靈修,是否要有修道的「心志」或「精神」呢?

以上這一段文字,是譚沛泉博士的言論。譚博士是基督新教人士,早期在播道神學院畢業,後來前往加拿大的天主教大學修讀靈修神學,靈修輔導,得窺天主教靈修傳統的堂奧,回港後在道風山推動靜觀靈修,後來成立基督教靜觀靈修學會,2017年病逝。

眾所周知,基督新教是沒有修會的,亦沒有修道院及修道群體。但譚沛泉認為,修道人表達出的,信仰並不是點綴,而是命脈。

譚沛泉當然明白,我們不可能人人都去修道,所以,他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若要認真靈修,可能也需要有修道人的「精神」。

什麼是修道人的精神?若要認真地深究,這題目可寫一篇論文或一本書。簡單說,修道人是離開自己家庭,進入一個修道團體。而天主教的修道者更要發神貧、貞潔、服從這三個誓。

無論是哪一個宗教,修道者的目的都是渴望在修道中,在拜師中,生命得以完全轉化。傳說中的佛教慧可斷臂求道,就是典型。

我們普通人根本不會去修道,當然更不會斷臂。但又怎樣有修道的「精神」呢?

其實,我們也可以神貧,就是說,要學習萬事倚賴上主,不要以為自己的能力多高,多有錢,人脈多好……就是學習無論貧窮或富有,都視自己為貧窮,都倚靠上主。

貞潔,就是對天主及對家人。已婚人士,更要貞潔,因為更要對家人負責。我們也要對上主貞潔,有沒有去看掌相問卜?塔羅牌?

服從,當然是服從天主,有些天主旨意是清晰而明顯的,只不過我們不願服從,便總有藉口。在家庭中,我們也可以學習家人互相服從。有時我們會覺得自己有理,正所謂贏了道理,輸了個家,這就是服從的反面例證了。

(天主教平信徒)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系統通知:簽名被屏蔽。請速依下列順序辦理更新,1.退出系統;2.重新登入;3.更新資料。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5 05:49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