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12-20
- 最後登錄
- 2025-4-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113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6357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紫霄真人」譚公
紫霄真人譚公
譚公為道教信仰中的神衹,譚公在道家之中,稱為「紫霄真人」為華南沿海地區甚具影響力的海神,是許多漁民信奉的保護神。農曆四月初八是譚公誕。
譚公 名譚德(1368年-1381年),元代惠州人, 人稱譚公。明朝初年的廣東惠州神童,歸善縣大嶺(今惠州市惠東縣大嶺鎮)人。過世後被奉為海神,今日港澳民眾多所奉祀。
"譚公是元朝惠東歸善(廣東惠州)人,早於12歲得道,可說是少數本地神祇之一。相傳,譚公有呼風喚雨、替人治病的能力,故被奉為神,更深受看天吃飯的漁民信奉。據說,譚公能拋擲豌豆使風暴平靜,也能以撒水來呼風喚雨。在香港和澳門的沿海地區,不少民眾信奉譚公;而香港筲箕灣的信眾更認為,他們多年前舉行的一次巡遊使村民在瘟疫中幸免於難。農曆四月初八,本地人會到筲箕灣的譚公廟慶祝譚公誕,現場有舞龍、舞獅、飄色巡遊及充滿傳統色彩的牌樓。
相傳7、8歲時已能呼風喚雨、降龍伏蛇,生性純樸善良,智慧超人,為人熱心,積善好德.
譚公年僅十二、三歲已得道,所以法相多為孩童模樣。據《惠州府志》所載,譚德於惠州九龍峰修行,常持木杖出山,並有老虎隨行代為負重物,信眾向衪求雨或賜晴,每多應驗,特建廟供奉。
傳說譚公得道後,擁有呼風喚雨和治病救人的神通,經常治療患病的鄉民,又幫助附近的漁民預測天氣,深受敬仰,其後漁民更設廟供奉這位神童,譚公也成為了廣東一帶著名的「海神」。深受沿海居民的膜拜。
因會呼風喚雨及替人治病,被奉為神。咸豐六年,為表揚譚公顯聖平亂,保佑惠州鄉眾,清廷敕封譚公為「襄濟」。香港開埠初年,對石材需求甚殷,吸引不少惠州的石匠來港,同時把譚公信仰帶來香港。
來源:道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