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3-23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804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734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科技斡旋‧亞洲觀點」
時間:2022 年 7 月 30 日(六)至 2022 年 10 月 16 日(日)
地點:本館202展覽室、時光天井二樓、大門服務台後方
策展人:古納蘭 • 納德拉罕、曾鈺涓
▏展覽介紹 ▏
「科技斡旋•亞洲觀點」為 2022 年「科技藝術共生計畫」的重點展覽,由策展人古納蘭•納德拉罕(Gunalan NADARAJAN)及臺灣策展人曾鈺涓教授共同策畫,爬梳彙整亞洲科技藝術在全球脈絡討論下的獨特美學語彙。
本展邀請來自韓國、印度、印尼、菲律賓、新加坡、泰國、日本、香港、馬來西亞、中國、越南與臺灣,共計12個亞洲國家/地區之14位藝術家/藝術團隊,共同深入亞洲美學與文化面向,啟發亞洲藝術在全球脈絡下相關討論,其中探討的議題包括:科技對於人們情感連結(尤其是對於特定社會型態)的影響;對於科技的反烏托邦與烏托邦式的未來想像;宗教、靈界,以及科技之間的交集;科技所建構與拆解的城市想像,以及不同文化如何以自身獨特的方式,以基本、簡單的科技形塑日常體驗。
所謂的「亞洲」,也就在地理、(具爭議的)歷史、人口,以及文化上具有連續或共通性的地域,呈現了鮮明的美學概念與文化議題,為科技的創作應用提供了獨特的解讀方式。因此,本展宗旨亦在替亞洲的媒體藝術提供平台,尤其側重亞洲新舊技術的發想與應用,以及其中涉及的特殊歷史、社會文化、政治,以及美學脈絡,和所衍生的獨有科技配置。
來源:國立台灣美術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