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1-12-7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876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928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步罡踏斗」與科儀中的「歌、舞、樂」
步罡踏斗是道教齋醮常見的儀式,又稱為步罡履斗、步綱躡紀、步罡躡紀、飛罡躡紀、踏綱步斗等,是齋醮科儀中,按照星辰斗宿之方位、九宮八卦之圖,行禮拜星宿仙真、召請神靈的方式。其依據科儀內容不同,須在醮壇行使不同的罡步。而此步伐又被稱為「禹步」,此名稱源自於大禹創行禹步之傳說。
其中,
「罡」指的是北斗星的斗柄,即北斗星第五至第七星
「斗」,即北斗,為北方以七星聚成之斗形
「綱」,指斗綱,即北斗第一魁、第五衡、第七勺之三星。
步罡踏斗之法,除了融合天文、星象、陰陽、五行,更結合握固、閉氣、存神、掐訣、誦咒等法;法師須經修練,以結合身心內外、達到天人合一的狀態,將信民對仙真的信仰,以及經懺精義,虔誠地融入醮壇威儀之中,以祈上格高真感應,所求之事靈驗。
此外,因科儀流程的需求,法師除了步罡踏斗,尚需行使焚香、召請、上表、持咒、上供、跪拜、誦經等眾多醮壇儀式,因此具有邊唱(經韻)、邊舞(步罡踏斗)、邊執樂(道樂)的形式呈現。「歌、舞、樂」在壇場內外必須高度協調一致。
隨著歷史的發展,道教的科儀對民間藝術產生作用,對中國的戲劇、戲曲、舞蹈等表演藝術產生影響。
(台灣道教總廟玄義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