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4-12-27
- 最後登錄
- 2018-8-2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544
- 閱讀權限
- 80
- 文章
- 74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時間:1644年
地點:山海關
交戰雙方:李自成、吳三桂與多爾袞
明朝末年,衰弱的國勢受到兩股強大勢力的威逼,一個是李自成大軍的猛攻,另一個是關外清軍的虎視眈眈。清攝政王多爾袞自從掌軍政大權之後,看到明朝國勢已衰,於是親率15萬大軍攻打明軍,而當時李自成軍也正向北京開戰,明朝岌岌可危。 此時,吳三桂身為明朝寧遠總兵,率軍四萬駐守山海關。山海關由於位處京師之門戶,地理位置重要,素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由於京師告急,朝廷命吳三桂火速救援。吳三桂行至河北一帶時,崇禎帝已自縊的消息傳來,吳三桂恐局勢將有變數,便急急返回山海關,按兵不動。另一方面,李自成所戰皆勝,明朝各地守將多降附李自成,但吳三桂卻遲遲沒有動靜,仍在猶豫之中,李自成很明白山海關的險要及爭取吳三桂歸降的重要性,於是便派明降將唐通去勸降吳三桂。唐通領兵八千人並帶著厚禮,前往吳三桂營中。吳三桂看明朝氣數已盡,經過再三思考之後,終於決定要投降於李自成。他讓唐通幫他暫守山海關,然後親自往見李自成。不料在途中遇到來自北京的親人,方知愛妾陳圓圓竟被李自成的大將劉宗敏強佔,父親吳襄也被拷打拘禁。吳三桂「沖冠一怒為紅顏」,怨恨難消,立即返回山海關,誓與李自成不共戴天。由於事發突然,唐通一行人還沒弄清楚事情原委,就被吳三桂殺得片甲不留,僅唐通數人突圍,落荒而逃。李自成招降未果,下令白廣恩征討吳三桂,結果大敗。李自成決定親征,一方面帶上吳三桂父親吳襄,希望藉父子之情使他改變心意;另一面做好武力解決的準備,率10萬大軍,出兵討吳三桂。面對李自成軍浩浩蕩蕩前來,吳三桂衡量局勢,覺得寡不敵眾,於是急忙派副總兵楊珅向清軍乞師求救,他致書給多爾袞,表明願意投降清軍,請求援助。其實早在崇禎帝縊死煤山後,就有人勸多爾袞出兵與李自成爭奪天下,只是多爾袞認為清軍多次圍攻北京沒有成功,而李自成一戰就攻破北京,可見李自成擁有強大的戰力與不可輕忽的謀略,所以多爾袞不敢輕舉妄動。但謀士范文程認為:李自成雖「擁眾百萬,橫行無忌」,但因屢戰屢勝,其兵必驕,驕兵必敗,他說:「蓋以為明勁敵者我國也,抑則流寇也。正如秦失其鹿,楚、漢逐之。雖與明爭天下,實與流寇角也」。明朝降將洪承疇也告訴多爾袞:李自成軍戰力雖比明軍強,但仍不足與清軍訓練有素的八旗匹敵。於是多爾袞決心出師,他由密雲、薊州南下,準備與李自成爭天下。只是在出征的第六天,吳三桂突然派來使者要求乞降救援,吳三桂在信中寫著:「三桂受國厚恩,憫斯民之罹難,拒守邊門,欲興師問罪,以慰人心。奈京東地小,兵力未集,特泣血求助…王以蓋世英雄,值此摧枯拉朽之會,誠難再得之時也。乞念亡國孤臣忠義之言,速選精兵,直入中協、西協;三桂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門,滅流寇於宮廷,示大義於中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