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8-6-8
- 最後登錄
- 2017-12-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21
- 閱讀權限
- 40
- 文章
- 9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我個人是滿喜歡姜維的大家參考一下吧
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郡冀縣(今甘肅甘谷縣)人。三國時代原為曹魏天水郡的中郎將,後降蜀漢,官至涼州刺史、大將軍。
姜維父親早年死於羌、戎的叛亂中,與母親相依為命,姜維喜歡漢朝學者鄭玄的學說,時常結交一些豪傑,心中有大志。最初為曹魏將領,建興六年諸葛亮出兵祁山,當時姜維及功曹梁緒、主簿尹賞、主記梁虔等正與天水太守馬遵同行,馬遵聽到漢軍將至且諸縣皆響應漢軍,懷疑姜維等人皆有異心,遂棄姜維等人自行逃走,姜維等人察覺馬遵已逃走,想回去,但城門已關閉,想回去冀城也被拒於門外,在情勢所逼下投降蜀漢(《三國演義》記述姜維曾用計使諸葛亮北伐受挫,然後諸葛亮用計收降姜維)。
姜維投降蜀漢後,年僅27歲就封侯拜將,官拜義將軍,封當陽亭侯。諸葛亮對姜維評價很高,曾說:『姜維忠勤時事,思慮精密,我觀察他的才能,李邵、馬良都比不上他,為涼州的上選人才。』又說:『姜維不但在軍事上很有見解,而且為人勇敢大膽,深明義理,深解兵法。更為可貴的是此人心存漢室,我打算讓他一邊操練中虎步兵五六千人,一邊將我平生所學的軍事知識傳授給他,然後就帶他進宮去覲見天子,請天子予以重用。』。
234年諸葛亮死於五丈原後,蜀漢後主加封姜維右監軍、輔漢將軍,統率諸軍,進封平襄侯。238年,隨諸葛亮的後繼者蔣琬(時為大將軍)遷往漢中。蔣琬不久升為大司馬,便以姜維為司馬。243年升為鎮西大將軍,涼州刺史。247年升衛將軍,與費禕共同行使尚書的職權,當年並平定汶山平康蠻人的反叛,以及在隴西、南安、金城界和魏國將軍郭淮、夏侯霸交戰。249年,劉禪授姜維假節,姜維出兵西平,沒有什麼重大戰果就撤兵。費禕還健在的時候,和姜維的戰略相左,主張主動攻擊的姜維每次出兵,費禕只給他一萬人的軍隊,所以沒有重大失誤(相比後來)。
253年,姜維在費禕死後統領蜀漢的軍權,開始大規模的北伐行動,和魏國互有勝敗。但256年和262年兩次大敗給鄧艾,蜀漢軍力大傷,種下滅亡的遠因。此後姜維和蜀漢宦官黃皓不合,為避禍而在沓中屯田。
263年,魏國將領鄧艾、鍾會進攻蜀漢,姜維向朝廷發出警告並提出防守戰略,但是因為黃皓迷信鬼神,求神問卜之後認為魏國不會入侵,所以便將姜維的奏章壓下來,以致朝廷沒有人知道這個事情。魏軍勢如破竹,最後和蜀國軍隊在劍閣僵持不下,因為補給線太長,鍾會有退兵的意思,但是鄧艾主張冒險一博。鄧艾從陰平繞過劍閣奇襲,破了綿竹,蜀將諸葛瞻、諸葛尚、黃崇、張遵、李球等戰死,兵臨成都,最後劉禪決定投降。
姜維聽聞鄧艾攻破綿竹關後,又聽到許多關於劉禪的傳言,有說劉禪死守成都,有說劉禪往南中逃亡,又有說往東要投靠東吳,因此便捨棄劍閣往成都方向前進。不久接到劉禪投降的命令,蜀軍非常憤怒,紛紛拔刀砍石來發洩。於是姜維便決定假降鍾會,挑撥鍾會和鄧艾的關係,慫恿鍾會叛亂,意圖趁亂復興蜀漢。但是最後魏軍沒有響應鍾會的叛亂,蜀地的魏軍發生兵變,鍾會、姜維和一些蜀漢遺臣在亂軍中被殺。據《三國志·姜維傳》的注引《世語》記載,姜維死後腹部被剖開,發現他的膽跟斗一樣大,所以後世有「大膽姜伯約」的說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