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1-12-7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876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928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似道非道的信仰文化
正統道教VS通俗道教
道教信仰、民間信仰
道士道教、民眾道教(民俗宗教)
兩者若即若離、似同非同、分合並進、難分難解?
台灣許多的宮廟以及宮廟中的許多活動到底是不是屬於道教?這個問題早已引起了許多學者的研究和論述了?
至於這個問題到底重不重要?以宗教信仰的精神來看,只要本質上能夠「寬慰人心、撫慰心靈、趨善怯惡」或是「對社會有意、不困擾他人」的話應該無須太在意的去分彼此的?只是必須清楚的認清:許多宮廟中的活動並非屬於道教。
但如果是想真正瞭解「道教教義教規者」可能就需要「弄清楚、搞明白」!
基本上比較「正式的道教」或是稱「道士道教」還是以「經以為徑、經以載道」作為真正的道途,其大概是:
一、入門入室:具擁祖庭(庭域)為依歸,再依此加入道派且拜師入門。
二、皈依三寶:皈依道教三寶「道、經、師」、依此受戒傳度奏職。
三、勤讀道典:應熟讀以《道藏》中所收藏的道教經典,這是道教養成教育的門檻。
四、勤於學習:從眾多道學知識中學習如:道教科儀、養生建體、星象卦理、陰陽理學等等的所謂「道教五術」。
五、品德至上:重視德行、行為有禮、無慾而求。
六、不以營生為目的:營生會有對價問題,因對價會降低道學、道徒應有的高度。僅能接受「供養」。
台灣的宮廟(甚至是兩岸)會造成「似道非道的信仰文化」在於兩岸道教皆因經歷「歷史共業」所造成,以致在很長的時間裡,「宮觀」與「道者」在缺乏道統與合法組織依靠的情況下,使許多道學者淪落至街頭巷弄中,以家庭式的傳承,或是自發地到信教群眾家裏,設立臨時壇點進行活動,彼此相互串聯和依存。有事則聚,無事則散,漫無目的地進行所謂的道教活動,在此情況下「缺少足夠的培養條件」,致使教義教規無法形成規範,有的則變成「似道若佛、雜亂摻合」漫無法則的進行活動而成為民間道教或是民間信仰。
(台灣道教總廟 玄義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