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978|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常啼菩薩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藝術之星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2-11-10 00:58:1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常啼菩薩

僧伽跋摩,康居國人。劉宋元嘉十年,遠渡流沙,千里跋涉,來到建康弘法。

僧伽跋摩最擅長《雜阿毗曇心論》,後來在建康長干寺將此論譯成漢本。顯慶年間,他回到西域大覺寺,在菩提迦耶的金剛座旁,啟建七天七夜的燃燈續明大法會。又在寺內的無憂樹下,雕刻佛像及觀自在菩薩像,受到當地人的禮讚。

幾年後又奉敕西行,至交阯國採藥。當時交阯國正處饑荒,僧伽跋摩每日營辦飲食,救濟孤苦。由於見到當地民不聊生、食不果腹,互相爭食的狀況,悲心所感,不禁流下淚來。所以,大家都稱其為「常啼菩薩」。

僧伽跋摩對中國最大的貢獻,就是比丘尼具足戒的傳授。元嘉七年,有八位從師子國來的比丘尼抵達東土,欲傳比丘尼戒,當時僧伽跋摩認為,雖然阿闍梨尼未滿十眾亦可傳戒,但戒子們卻擔憂如此受戒未能圓滿,而且戒師可能因此而犯波逸提罪。於是,等待四年後,又有三位師子國的比丘尼東來,十眾具足,於是影福寺尼師慧果等人,延請僧伽跋摩為師,在南林寺前園搭建戒壇,為尼眾們授比丘尼具足戒。

僧伽跋摩一生在毗曇學及比丘尼戒傳承上,功績不可忽視,為中國佛教開展了新局面。

釋初參曰:僧伽跋摩因悲心所感,為受難眾生而流淚,所以人稱「常啼菩薩」,其流淚是為眾生的幸福安樂,而不是為一己之貪瞋情緒。聖凡二者,雖外相均有喜怒哀樂之呈現,然一為眾,一為私,其境界便有聖凡之別。

(星雲大師全集)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xo + 1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1-25 02:28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