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104|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民俗技藝] 傳統音樂與戲曲的展演空間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醫療天使勳章 藝術之星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2-11-11 09:19:0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傳統音樂與戲曲的展演空間


        傳統音樂戲曲的展演空間是個很大的題目,絕非三言兩語所能道盡,所以這裡擬用重點式、大綱式的的寫法來呈現。

        音樂戲曲的種類有很多,每一種樂種和劇種會有不太一樣的要求,共同的因素是因為編制人數,個別的因素則有劇目、曲目、身段特色等。

        編制人數多,人多一定常常也會伴隨著東西多,當然所需場地就大,例如歌仔戲大於布袋戲,北管稍大於南管,同劇種也會有差別,例如黃俊雄電視木偶劇團在演出外台戲的時候,人數通常多過小西園和亦宛然布袋戲。

        劇目需要的角色多,應該要有較大的場地才有利於演出,但是一般劇團通常會將就,而曲目所需的演奏人員多,當然要有大場地才放的下這麼多樂器,不過表演藝術團隊通常會針對場地事先做好調查,盡量安排適合場地的劇目或曲目,若無法更動,通常他們會盡量將就,傳統音樂戲曲對場地的適應力是很高的。

        身段特色也會被場地所影響,例如扮三仙時白猿要翻筋斗,場地太小可能就只原地翻,場地大些就可以翻遠一點。因著身段的關係,偶戲所需場地小於人戲,南管戲又小於其他人戲,南管戲有「三步到台前」之說,就是指其身段的特色。


        樂團或劇團出門表演,劇團通常會需要一個戲台,若當地無戲台,劇團會自己搭,而樂團沒有搭台的習慣,要搭台通常也是請主來搭,如上圖,這是廟方為該場次表演特別搭建的舞台。

        有些地方已經有建好的戲台,省去大家不少麻煩,所以傳統音樂戲曲的表演場所可分為三類:

        一、固定式舞臺:不隨著表演藝術團體移動者稱之,又分為室內與室外,室內有收票方便,不易受天氣影響等好處,室外則有觀眾較自由,易吸引經過的路人等好處,固定式舞台未必有「台」,有時候只是一塊區域,例如鹿港龍山寺。

        二、移動式舞台:像蒙古包一樣,有表演的時候搭起來,沒表演的時候就拆掉,偶戲除非特殊要求,否則一定得搭台,不然皮影戲就沒「影」了。

        三、其他:就是因地制宜,通常樂團有此作法,他們不需搭台,找塊寬廣之地即可表演,例如廟埕或是大戶人家的中庭等。


        寺廟是傳統音樂戲曲重要的展演場所,北投淡水一帶的廟宇常見在廟的對面搭建固定式舞台,比率相當高,例如北投豐年福德宮、北投石牌福星宮、淡水清水巖等等。大戶人家有些也設舞台,板橋林家花園頗為講究,有文武戲台之別,文戲台比較小,並且沒有太師屏。

        室內舞台通常收取門票,可為表演團體創造比較高的利潤,當然這是指票房良好的情況下,而室內舞台設備也較齊全,更衣室、廁所、化妝間等一應俱全,演出人員較為舒適,從前布袋戲與歌仔戲在內台盛行時代,於戲院的演出往往票房滿檔,可惜後來衰微後,這些戲院也紛紛拆除了,現在的室內舞台大部分都是政府所設立,具多功能的舞台,可供傳統與現代、中與西、動與靜各種表演來進行。


        一個地方舞台的設置越多,表示對於表演藝術的重視,寺廟設舞台,表示願意支持傳統藝術,而不是放一放露天電影了事,政府設舞台,表示願意提升國民休閒娛樂水準,是好事一樁。

        有了硬體,還需多多接洽表演團體來此演出,才能使舞台有他的生命力,如此我們國民的水平,必能在良好表演團體的潛移默化下逐漸提升的。

(樂風的民藝筆記)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28 03:33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