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556|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你心頭。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藝術之星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2-11-15 00:50:3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你心頭。


我們常聽到有人說『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你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這簡單常誦的偈頌,聽是容易,講到真實義,卻沒幾人會得啊!為什麽呢?開口閉口說〝佛〞且不知佛是何物?第一勿認閣上金佛、玉佛、木佛為佛,那是器世間的形像。有誰會把石頭木塊當佛拜呢?〈台灣神教不在此說〉因為有質的器世間產物是生滅的。而佛法身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又無相無為的。故曰: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你心頭。這裡的靈山是抽象名詞,並不是玉山阿里山的山,是形容佛的境界而名之。重點『只在你心頭』的心頭,這裡的心頭,不是平時心頭悶悶的,或是心頭花開的心頭,這有喜有憂的是情緒感情世界,絕不是真佛住處,也不是有一尊甚佛,來騎在你的心頭上。

那真佛住處的心頭又是怎麼樣呢?所謂〝心頭〞是一念未起前,曰心頭。即然一念未起,有誰知是圓是扁呢?這空而非空,有而不有,性相常住的無生空性。禪師家曰:『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就是不可思不可議的境界。達磨祖師在血脈論偈頌曰:『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無物。若欲求佛但求心,只這心心心是佛。』說得好!達磨祖師己幫我們詮釋得十分清楚。現在我有個提問,即然這心心是佛,現成的公案,為什麼我們現在不成佛呢?───〔久無人作答〕

我們可否請謝班長來給我們回答呢?

謝班長曰:「一片二片無人知,三片四片人不識。」

謝班長答得太高深了。那請鄭師兄答一句好嗎?

鄭師兄說:「因為有五蘊在。」說得很好,五蘊身是我們成佛的功課。還有誰要作答呢?

蜜拉師姐說:「是不是,這一念善心就是佛。」

說得很好,大家都是善知識,都很有見解,但若以禪師手法,吃棒有份在。為什麼呢?禪師家曰:『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是心是佛,若欲求佛但求心,只這心心心是佛。這問題自古無解,若有言說皆無實義,因為己落入意識心,當然佛非見聞覺知,也不離見聞覺知。

黄蘗禪師在傳心法要曰:諸佛與一切眾生唯是一心,更無別法。此心無始已來,不曾生不曾滅,不青不黃、無形無相,不屬有無、不計新舊,非長非短、非大非小,超過一切限量名言、蹤跡對待,當體便是,動念即乖,猶如虛空,無有邊際,不可測度。唯此一心即是佛,佛與眾生更無別異;但是眾生著相外求,求之轉失,使佛覓佛,將心捉心,窮劫盡形終不能得;不知息念忘慮,佛自現前。此心即是佛,佛即是眾生;為眾生時此心不減,為諸佛時此心不添,乃至六度萬行河沙功德,本自具足,不假修添;遇緣即施,緣息即寂;若不決定信此是佛,而欲著相修行以求功用,皆是妄想,與道相乖。此心即是佛,更無別佛,亦無別心。

一下子講那麽多的心和佛,各位是否都己證悟了呢?修行看似容易,卻易懂難行,也知道是心是佛,為什麽五慾六塵的牽絆,卻一籌莫展,無時不被牽着鼻子走。我們現在來學習靜坐,只是在培養善根。當時神秀大師的偈頌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也是培養善根的方法。等各位對靜坐的功夫有點基礎,看因緣再以宗門的參禪的手法,讓各位師兄師姐,進一步瞭解何者是禪?何者是佛?謝謝各位,並祝大家身體健康,事事如意。〈25/04/12智圓於NZ般若精舍〉

(慈覺賢部落格)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xo + 1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2-25 03:26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