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4-12-27
- 最後登錄
- 2018-8-2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544
- 閱讀權限
- 80
- 文章
- 74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原帖由 小招弟 於 2007-5-2 07:28 發表
我到覺得應該是羽柴秀吉
就用兵而言織田不過是擅長挖掘人才,羽柴秀吉擅長情報蒐集與分析,閣下想想若桶狹間戰若沒有柴羽秀吉情況如何???
|02||02||02|
—情報之戰略!信長之勝因—
信長在桶狹間之戰的勝利原因是什麼?古來的奇襲說已被否定,那麼真正的勝因是什麼?一如本文序言所指出,「情報」是信長的最關鍵勝因。究當時的戰況,清洲城以外、尾張國的中心地帶,全都是今川軍的軍勢,要確定各軍勢的推進是非常困難,再沒有電報、以至無線電的戰國時代,要取得戰報而又能倚靠的只有忍者眾的情報機關。從上文所見,信長在戰後的論功行賞,也是以主管忍者情報的簗田正綱,而的不是向義元首先進攻的服部小平太春安,也不是討取義元首級的毛利新助勝受。信長在戰事前一晚的十八日,信長在清洲城收到佐久間大學的情報,得知鷲津、丸根兩砦被攻擊,從而推想今川家的攻勢及行軍,故決定率寡兵出陣;再在善照寺中,收到義元本陣所在的情報,便領親兵突襲今川義元的本陣,途中除了發生小戰外,基本沒有受到今川軍的攻擊,除了因為大雨的影響外,恐怕是有忍者眾在中島砦往桶狹間山的路上把消息封鎖吧!
—錯誤的判斷,奮勇的進擊!—
雖說信長一向都著重情報,自桶狹間之戰前夕開始,信長都重視對敵軍行動的消息收集。可是,一如太田牛一的《信長公記》所記,信長向全軍鼓勵道「聽着!敵人於昨夜各大高(城)運送兵糧,又向丸根、鷲津進攻,各將士定必疲累。而汝等皆新手也。」表示信長誤以為中島一帶的今川軍都是松平元康的大軍,並已因一連串的軍事行動而極度疲憊。可是,信長的說法事實上是錯誤的。同時,信長發言後也沒有作過任何的修正,恐怕信長到戰事的關鍵時刻,或許未知這個判斷錯誤,並照樣領軍衝擊今川義元本陣。(當然,也極有可能是信長故意誤導兵卒以鼓勵士氣)換言之,著重情報的信長在最後一刻卻有可能用錯了情報,而下了錯誤判斷。那為什麼信長依然能夠成功突襲?
這極有可能是因為信長的親兵質素問題,信長的親兵向來受到信長的積極訓練,長槍、鐵炮以至野戰等等的練習都是信長青年時十分重視的作戰模式。《信長公記》中就記載信長尤好一種名為「狂」的訓練,其實就是把軍隊分成兩隊,而利用長槍互戰的一個演習,據說每次信長的兵練做成不少的死傷。在此的嚴酷訓練下,信長的親兵不會比正規大名的軍力差。因此「主從六騎與雜兵二百餘人至三里外的熱田。辰之刻(早上七時至九時)之時,於上知我麻神社(熱田神宮)之前」由清洲至熱田共十二公里的距離能在三至四小時內到達,再在下午一時左右突入義元本陣,在當時的戰國兵速來說,是十分的迅速,而從這個記述去推斷,信長親兵的體力是十分良好,也就是能追上信長之餘,又能成功突擊義元本陣的一大要因。
—分兵差異,義元之致命失誤!—
義元本身並不是一個愚蠢的武將。就在本文序言所謂,義元的能力並不能以桶狹間之戰作定論,而且,義元的軍事調動的確迫使織田信長使用突襲的方法。可是,義元敗死的致命原因又是什麼?義元身擁二萬五千人的大軍,原本要強佔尾張是問題不大,信長的反抗在二萬五千人大軍面前也只是螳臂擋車。然而,義元的致命錯誤在於分兵太散。沓掛城、大高城、丸根.鷲津兩砦的周圍都有義元大軍的各分隊在攻擊,但各隊之間與本陣的連絡並不緊密,甚至有各有各戰的現象,最終令義元本陣在織田方忍者眾的消息封鎖下,變得孤立隔絕。以義元的反應來說,看來信長突襲前,義元並沒有任何的準備,可見上述的推論並沒有大出入。信長雖只有寡兵數千,但卻因機動力的條件補助下,做成有效的內線攻勢,在各敵軍的包圍下突圍,並找出敵方的關鍵點—義元本陣。反之,義元的各個包圍隊卻因缺乏有效連絡而把二萬以上的大軍變成各數千人的小隊。
—目標不清,義元之誤算!—
依照義元對尾張的侵攻部署來看,義元的本意並不打算以大軍的優勢強攻清洲城,與信長一決高下。因此,各分隊的行動都有一個共同目標—把信長迫到只有清洲城!大高城、鳴海城,再到清洲城,義元的大軍一步一步的向北推進,信長的選擇將越來越少,也就是義元最終的要求—引誘信長的主力一戰,進行殲擊機。但是,既然不想與信長立即決戰,那麼付城戰略就是義元的第一考慮,而第二考慮當然就是信長的所在。義元的失誤在於,進迫與找出信長之間並沒有一個明確次序。在進一步迫向信長的各個付城的同時,義元卻又希望找出信長的所在。佐佐隼人等人的犧牲令義元十分興奮,正正反映義元極想找出信長主力所在的表現。然而,義元想迫出信長的同時,卻看不到任何的迎擊策略。義元既想迫出信長,卻沒有做出兩手的準備,以防一旦發生的突擊。這是義元過於自信的一個表現,這當然也是不能過責義元的。
《餘談》
—新說!義元之本意非為上洛?—
就戰事本身的分析及述說已基本完成,故現正好交代一些餘談。古來的說法都指義元的出兵本意是為了上洛。《伊束法師物語》中記載「今川義元卿,以切登天下,匡正國家之邪路。」切登天下成為義元出兵的真意。但這個說法並沒有十分有力的證據,首先信長方的記文並沒有指出義元是上洛之軍,同時間,德川方的史料《三河物語》也沒有提及義元出兵是上洛的目的。故此,信憑性事實上在史料不是太高。「上洛」的說法原來自於江戶初年的《甫庵信長記》,但這書的可信性在史學界間並不太高,同時也找不到其他同時代的旁證。
再者,以今川義元上洛來說,當時的確是絕好的時候,任為三河守、同為有力繼承將軍家的吉良家也在此時沒落,今川家繼承正衰弱的將軍家是理想的時機。但是,當時的將軍足利義輝並不是特別弱勢的將軍,在介入武田晴信及上杉輝虎的爭戰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故此,義元並沒有足夠的立場上洛爭位,換言之,也就是沒有有力的大義名份。同時,在京都,向來對局勢十分敏感的公卿貴族也沒有任何相關的風聞,在當時的慣例,通常上洛的大名都會向京洛的貴族預先知會,但當時的京都貴族的日記卻沒有任何的異動。因此,如義元自信有力上洛稱雄,那為什麼不知會公卿?在出兵的途中,為什麼又沒有表明上洛之志?難道會怕了信長一人嗎?
再從桶狹間之戰的配置來看,義元並不急於攻下尾張及信長,反而慢慢進行攻勢。在日後信長上洛,進攻南近江之六角義賢之時,並沒有一城一城的天下,反而一攻下六角氏的主城就上洛。同樣的情況下,義元卻沒有一下子攻下清洲城。因此,義元在此戰中,卻沒有顯示他上洛的野心。再者,義元安排松平元康運入軍糧一事,也顯示他正想作長期作戰的準備。二萬五千人的大軍,要是拖延太久,反而影響軍心,在還有長長遠路之下,為什麼義元會作這麼不自然的安排?
若義元不是為了上洛,那麼他的目的是為了什麼?恐怕是為了入侵尾張。由於當時與織田氏在三河、尾張之間的爭奪戰上拉扯太久,故義元或想借信長謀求統一尾張期間,快速作一了斷也說不定。而且以今川氏的重商政策來看,奪取熱田及津島港是可能的野心。今川氏在駿河、遠江到三河一帶的商業重地都試圖作有效的掌握,如入侵尾張,極有可能想控制知多半島及海西郡木曾川的海貿地帶。比較上洛,攻佔尾張更切合實際的需要及可能。
當然,要是信長被義元打敗,義元上洛的可能性是不能一下子被抹去的,攻下尾張之後,伊勢路或是東山道都是可上洛的路線,義元上洛的可能仍然是存在的。在沒有決定性的關鍵史料之前,筆者只能把疑問的答案留給讀者…… |
-
總評分: SOGO幣 + 3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