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375|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國際] 大眾與華企合作,中國技術輸出歐洲由「追」到「越」<<<機會不再! [複製連結]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2-11-30 00:24:0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大眾與華企合作,中國技術輸出歐洲由「追」到「越」撰文:羅保熙出版:2022-11-29 13:00更新:2022-11-29 17:20

10月,自動駕駛領域再次傳來重磅消息,擁有奧迪(Audi)、保時捷(Porsche)、大眾(Volkswagen)等多個知名汽車品牌的大眾汽車集團宣布投資24億歐元(約195億港元),與中國內地領先的自動駕駛晶片企業「地平線」成立合資公司,並持有該公司60%股份。據內媒報道,這是大眾進入中國40年來最大的一筆單項投資,雙方將加快大眾面向中國市場的高級駕駛輔助系統,以及自動駕駛系統開發進程。
是次合作不僅意味中國技術開始反向輸出歐洲,同時象徵了中資公司在歐洲汽車業務中,或迎來一次「重新洗牌」的巨大機遇。

此為「電車出海」系列之一

在中國市場上,能提供自動駕駛系統解決方案的供應商不少,但同時還能製造晶片的則屈指可數。地平線屬少數的領先企業之一,該公司已與比亞迪、廣汽集團、奧迪等國内外汽車廠商達成合作,而其研發的「征程」晶片累計出貨量已突破150萬片。

該公司的車規級AI晶片產品征程系列已經叠代到5.0版本,其最大的特點就是保持高算力的同時,依然能實現低成本與低功耗。憑藉此一優勢,地平線與逾20間車企達成了逾70款車型的前裝量產專案合作,可以提供其最核心的BPU技術架構,包括整個BPU軟體支援包、參考設計等,以及各種技術支援等。

此次合作,大眾主要是針對內地市場需求,加快開發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和自動駕駛系統;同時要打造領先及優化的全棧式(Full Stack)解決方案,即在單顆晶片上集成多種功能,提高系統穩定性、節約成本及降低能耗。大眾看重地平線的正是相關的技術體系及其性價比,並認為這將有利於打造差異化創新。

而對地平線來說,是次合作亦具有里程碑意義,將打破現有的客戶格局及合作模式,有助公司業務更上一層樓,畢竟大眾是其第一間外資品牌客戶。從雙方的需求來看,這次合作無疑是一次意義重大,且具有共贏價值的合作。

有意見認為,這次合作反映了中國技術反向輸出歐洲,這意味中國車企將有力與歐洲汽車在同一賽道上較勁。去年,時任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行政總裁的馮思翰(Stephan Wöllenstein)經已指出,通過數十年時間的追趕,中國汽車業已經可以與西方競爭:「在電動車、自動駕駛和連通性方面,一些中國供應商現在至少不相上下。」他認為,這是一種「範式改變」,中國的「追趕」正變成「超越」。

從動力電池、甲醇到自動駕駛

近年,歐洲市場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的認可,與行業綠色發展趨勢、各國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目標密不可分。隨着歐洲新能源汽車需求不斷增長,中國自主品牌車企紛紛走出國門,不論在動力電池、甲醇燃料、自動駕駛等領域,中歐企業間的研發合作正加速推進,還在新能源汽車及其上下游產業鏈展開密切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取得這樣的成績並非僅靠固有的價格優勢,穩定的供應鏈、優質的技術和良好的品質正逐漸贏得歐洲消費者的信任。舉例,德國巴伐利亞州一間經銷商起初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絲亳沒有信心,惟經仔細研究實物汽車後給予了高度評價,該款中國混合動力車最終亦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成績。

除電動車外,甲醇汽車也被歐洲視為加快實現交通運輸領域碳中和的有效選項之一。今年5月,在德國「汽車之城」斯圖加特(Stuttgart)加油站設施及洗車設備展上,中資吉利集團自主研發的甲醇燃料汽車成了其中一個焦點。連鎖加油站企業Circle K歐洲燃料質量和開發總監Sjur Haugen表示,這是首次有甲醇燃料汽車參加該展覽。

同樣在斯圖加特,中國自動駕駛技術公司Momenta的測試車,現時也在當地街道上測試行駛。該公司基於數據驅動的「飛輪」技術,可以自動化、低成本地解決中歐間道路場景和駕駛習慣的差異問題,讓自動駕駛算法在歐洲做到「入鄉隨俗」。

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Universität Duisburg-Essen)汽車研究中心主任杜登霍夫(Ferdinand Dudenhoeffer)認為,汽車正在被軟件和晶片「重新定義」,成為一種全新的產品。為避免與未來交通科技脫節,德國以至歐洲企業與中國開展聯合項目將是不可或缺,尤其是在自動駕駛技術領域。他表示:「在中國看到的汽車新技術讓我們激動不已,與中國合作非常重要。」

上汽集團突圍而出

觀乎中國汽車技術輸出海外的情況,走得最前的可說是上海汽車(上汽)集團。自2007年以破竹之勢衝出海外以來,該集團在全球範圍內建立了集研發、行銷、物流、零部件、製造等為一體的汽車產業鏈,產品和服務遍佈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

據內地汽車工業協會的顯示,去年中國汽車出口量首次突破200萬輛,累計出口201.5萬輛,同比增長101.1%。當中,上汽的海外市場銷售了69.7萬輛,遠超第二名奇瑞汽車1.5倍,以78.9%的同比增速刷新歷史紀錄,連續6年奪得國內車企榜首。

今年8月,上汽的海外銷量達到10.1萬輛,同比增長65.7%,成為全國汽車工業史上首個「海外市場單月銷量突破十萬輛」的企業。單計今年頭8個月,上汽累計海外銷量近58萬輛,同比增長56.7%,成為國內首家累計海外銷量突破300萬輛大關的車企。

9月中,上汽宣佈純電超能跨界車MG MULAN在全球上市,這款新車搭載「零燃科技」110mm超薄魔方電池,創新採用LBS超強躺式電芯和先進CTP電池包技術路線,有效節省艙內空間,續航里程最長可達520公里。這款車的面世意味着集團的進軍海外市場邁向全新階段,今年先在近20個歐洲主要國家同步上市,明年再將進軍澳紐、中東、墨西哥以及南美等地。集團目標明年MG MULAN全球銷量為15萬輛,有望衝擊中國新能源車型海外銷量冠軍。

上汽之所以在芸芸中國車企突圍而出,很大程度基於龐大的資金投入、專注研發,以及搶佔先機的遠見。去年,集團在創新領域投資超過600億元人民幣,近3,000項專利獲得授權,並建設上萬人的軟件人才隊伍;預計在「十四五」期間,上汽將在智慧電動等創新領域投入3,000億元人民幣,加快自主創新步伐。

目前,上汽在海外擁有矽谷、倫敦、特拉維夫3大研發創新中心,並於泰國、印尼、印度、巴基斯坦4座整車製造基地,還有100多個零部件生產研發基地和1,800多個行銷服務網點。集團旗下的安吉海外汽車物流業務覆蓋近40個國家,並有自營國際航線為貨物運輸提供保障,並與各地區供應商合作,拓展供應鏈建設,逐步打造全球的運營體系。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資料顯示,去年內地新能源汽車出口31萬輛,同比增長3倍。歐洲市場成為一大增長市場,主要集中在比利時、英國、德國、法國、挪威等國家,體現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國際競爭優勢。

已扭轉歐洲人傳統觀念?

事實上,中國技術反向輸出歐洲並不只是反映在上述的種種中歐合作或銷售數字之上。市場研究機構Innofact去年受德國《經濟周刊》委託,對德國1,000多名車主所作的一項有代表性的調查結果顯示,19%的德國車主有意購買中國製造商的電動車。在18至29歲和30至39歲的年齡組別中購買意願甚至更高,分別為23%和27%。此外,29%德國人表示,暫時不購買中國產電動汽車,但未來可能購買,這意味着有48%的人原則上對中國汽車持開放態度。

內地華泰證券的研究報告也指出,碳中和承諾以及碳排放政策奠定歐洲電動化基礎,展望海外,電動化是碳中和的重要出路。儘管俄烏衝突導致的能源危機對歐洲環保政策造成了一定的衝擊,惟長期來看減碳趨勢將是勢不可擋。

鑑於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目前擁有不少的優勢,相信憑藉優質的新能源汽車技術和品質,加上完善的汽車產業鏈,中國製汽車如今經已有能力在未來的歐洲汽車市場上,與來自世界各地的業界列強「拗手瓜」。

https://www.hk01.com/article/839 ... utm_medium=referral
=========================================================
台灣稱的福斯(Volkswagen),那年還在與嚴凱泰談合作投資,準備在苗栗三義設廠,成立產線外銷大陸,但最後也不知哪個政治力介入,最後胎死腹中。
台灣機會不再,也只能望而興嘆!搖頭阿!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5-6 22:07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