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11-14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499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8959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丹田到底在哪裡?只有實修者才能發現丹田的真正妙處,你練對了嗎?
方法是兩眼輕閉,意想雙眼順著鼻尖,輕輕“內視”肚臍裡的“下丹田”,每次練功半小時到一小時。我是採取直立的姿勢練功的,剛開始學功,意守丹田沒有明顯的感覺。但是兩腳經常發癢,收功後就不癢了;有時候兩手掌很重,有時候整個人也好像很重,不知不覺變成站樁形式;有時候兩腿發抖……收功的方法是兩手掌輕壓下丹田位置,心裡反復地默念:我要收功了、我要收功了……直到精神恢復正常、輕輕活動一下關節就行了。
繼續練下去,就出現了“外動”的現象。最初是感覺到兩手向外慢慢張開,以後就慢慢出現各種運動,甚至拍打全身……經過一定時期,“外動”慢慢減少,後來就不動了。每次練功都是很安靜地站著,意守下丹田,經常有一種溫熱的感覺,四肢和身體的一些部位經常有一種微弱的電流感;平時安靜的時候,可以感覺到手掌心和十指尖甚至腳掌心有一種麻熱感,“下丹田”有時也會發熱……
丹田出現熱感之後,許多疑問就迎刃而解了:丹田在什麼位置?發熱的那個地方就是丹田。
怎麼意守?保留住丹田部位那種溫熱感,就是意守。丹田發熱之後,接下來該怎麼練呢?還是意守丹田。這個“意守”不是全神貫注的意守,是“似守非守”,也即是心裡清清楚楚知道丹田部位有溫熱的感覺就行了。是意守那個溫熱的感覺,不是意守丹田那個位置。到這個層次的練功者,隨時隨地都可以意守丹田。我這樣說是方便說,說“意守”,其實不必很用意,是自然而然的感知,這就叫“似守非守”。
丹田發熱之後,接下來就會通督脈了。通督脈的反應因人而異。有些人有明顯的“三關”的現象:即“尾閭關”、“夾脊關”、“玉枕關”有明顯的堵塞的感覺;有些人卻沒有“三關”之感,是一路暢通的。
這“一路暢通”又分幾種:有些人感到一股熱氣很強;有些人卻感到熱氣不很明顯;有些人又覺得是一種電麻感,到“玉枕關”附近又變成熱氣;有些人又感到是一種清涼的感覺……當年我自己的感覺是一種熱氣感,不是很強烈,沒有“三關”的感覺,一直循督脈上升,至“玉枕”時發熱非常明顯,經頭頂、口鼻、入任脈,回歸下丹田。
氣走任脈時,是一種微熱的電感,氣入下丹田時,有發熱的感覺。氣從下丹田往下走時,感覺一般也不明顯;氣從督脈往上升時,感覺比較明顯。氣循任督兩脈迴圈,叫“小周天”。
通“小周天”之後的練功方法和原來也差不多,都是意守丹田。不過,這個階段的練功者,每當丹田發熱之後,就會出現“小周天”迴圈。迴圈的形式大致有兩種:一種是隨呼吸升降,另一種是自然運行,不受呼吸影響。不管是哪一種形式的“小周天”運行,都要順其自然。時間長了,內氣都是自然運行的;督脈的氣感都是溫熱的。
具體一點說:就是意守丹田時,丹田就會發熱,丹田發熱之後,就有一種感覺往下走,然後督脈有一種熱氣感往上升——有些人是氣到哪裡就熱到哪裡;有些人是整條督脈發熱,甚至整個背後發熱。然後氣又從任脈回歸下丹田。氣歸下丹田時,下丹田也會發熱。收功的方法是:輕輕意守下丹田,同時反復地默念“我要收功了、我要收功了……”,直到精神狀態恢復正常之後,隨意活動一下身體就行了。
有幾點說明:
1、練功都要求“舌頂上齶”,其實不必特別去頂。嘴唇輕閉的時候,就自然“舌頂上齶”了。
2、有些人的內氣運行是:吸氣時,氣循督脈上頭頂,呼氣時,氣循任脈回下丹田……吸氣時要求“提肛”。“提肛” 時輕輕收縮肛門,不要太過用力;日常生活中用作鍛煉的“提肛”或硬氣功的“提肛”就必須用力。
3、男性練功者在日常或睡覺時,不知不覺有生殖器勃起的現象,這個時候假如方便即可練功。內氣運行之後,生殖器自然會變軟縮回;假如是因為剌激而勃起的,可以這樣做:舌頂上齶,吸氣時提肛、意想氣至會陰穴循督脈,上行頭頂,自然略停,然後循鼻口經任脈,回歸下丹田……如此反復幾次,生殖器自然變軟。
4、有些人意守下丹田時感覺不明顯,但卻覺得“命門穴”附近發熱,這也是將要通“小周天”的現象。你可以輕輕意守“命門穴”,氣走時意念就跟著它走;氣停的時候意念就跟著它停。這叫“意氣相隨”,千萬不要去導引它。收功時,輕輕意守“下丹田”,但不要有意將氣引回來。
5、意守下丹田時,有些人會看到火球、玻璃珠、旋渦,或者動物、植物等。隨其自生自滅,不要執著和追求,也不必害怕。這是正常的現象。
來源:道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