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8-9-4
- 最後登錄
- 2025-9-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706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9139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散播假消息恐觸法 台灣司法人權進步協會告訴你
民眾網 2022/12/22 11:07
文/徐弘儒
司法警察機關辦理選舉查察的工作任務,除查察賄選、防制暴力,更由於近年來假新聞攻擊民主選舉的現象頻頻發生,且非台灣所獨有,從歐洲、東南亞、南美洲等國家到2016年的美國總統大選,都深受俗稱的「假消息」危害,故此次大選更將打擊假消息列入查緝重點,以期能建立公平選舉、保障民主法治。
何謂假消息?其實就是指「出於惡意、虛偽假造、造成危害」的不實訊息,亦即需具備「基於惡意欺騙公眾或創造不當經濟利益之目的」、「創造散布可驗證的錯誤事實,或誤導性訊息」、「有危害民主政治健全運作,或公共安全之可能」三要件,而達到由法律規範介入處罰的必要性。 散布假消息的法律效果除可能構成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3條第1項第5款「散佈謠言,足以影響公共之安寧者」而「處三日以下拘留或新臺幣三萬元以下罰鍰」之行政罰外,視假消息的具體內容另可能涉嫌刑法妨害名譽罪章各罪,若涉及災害防救、食品安全、傳染病防治或其他層面,亦有災害防救法第41條第3、4項散布災害謠言罪、散布災害謠言致死或重傷罪、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46條之1散布食安謠言罪、傳染病防治法第63條散布傳染病謠言罪、陸海空軍刑法第72條散布軍事謠言罪、證券交易法第171條第1項第1款散布謠言影響證券價格罪等相關刑罰的處罰。而在選舉期間,當候選人向選務機關完成登記參選,則可能會有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第90條、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104條意圖使人當選或不當選罪加以相繩。然而,在假消息的個案認定上,仍應遵守言論自由的權利保障,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
其實,散布假消息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透過誤導大眾、混淆視聽而從中獲取一定的政治上或經濟上利益,一般民眾面對現今資訊爆炸的時代,一定要善盡過濾查證的責任,對於未具名或來源不明的訊息更要謹慎小心,不要隨意轉發、傳播或隨之起舞,除可能造成自己觸犯法律外,更可能會對公共安全、社會秩序及民主選舉造成損害,不可不慎。
(本文作者為台灣司法人權進步協會會員、高雄地檢署主任檢察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