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1-12-7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876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928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學道求法不可貪多
道教法門眾多
道教法門很多,祖師流下的經典也很多。比如《黃庭》、《三官》、《北斗》、《玉樞》等等,法術裡面流派也很多,有清微法、靈寶法、上清法、紫光法、北帝法、酆都法、太一法、五雷法、天蓬等等。
在魏晉時期,道教的方術就很多了。抱朴子云:「吾聞之於師雲,道術諸經,所思存念作,可以卻惡防身者,乃有數千法。如含影藏形,及守形無生,九變十二化二十四生等,思見身中諸神,而內視令見之法,不可勝計,亦各有效也。然或乃思作數千物以自衛,率多煩難,足以大勞人意。若知守一之道,則一切除棄此輩,故曰能知一則萬事畢者也。」
面對眾多方術 當知「守一」
方術多,學者就容易迷惑,精力就容易分散,所以葛洪祖師主張「守一」。《太平經》也說:「守一者,天神助之。守二者,地神助之。守三者,人鬼助之。四五者,物佑助之。故守一者延命,二者與凶為期。三者為亂治,守四五者禍日來。深思其意,謂之知道。」
白玉蟾祖師
白玉蟾祖師在《道法九要》裡就提到一個現象,現在我們很多學法的道友可能也有遇到。就是剛開始學法術,非常靈驗,敕水、淨壇、召神遣將啥的,報應甚速。但是學到後來,反而不靈了。其實這不是法不靈驗,而是學者學的太雜了,太多了,精力分散,登壇之時,精神反而不能「純一」,導致元陽分散,神不歸一,法不靈驗。是故海瓊白真人云:「今志於行持者,必當守一法,而自然通天徹地。不知守玄抱一為最上功夫,但耽於廣學,反不能純一矣。蓋上古祖師,雖有盈箱滿篋靈書,留之引導凡愚,開發後學,不知師心自有至一之妙,不教人見聞,鬼神亦不知其機,用之則有感通。」又說:「今但專佩一籙,專受一職,專行一法,專判一司文字,於一司將吏前,專用一符一水,不過只是心與神會,用之則靈耳。恰如真龍,但一滴水,便作滂沛,豈用如許繁耶!」
所以我們學道求法,務在專一。諺云:「搏二兔不得一兔。」精神專一,自然感通。《南華真經》云:「用志不分,乃凝於神。」供奉祖師不在多,修持經典也不在多。白玉蟾祖師說:「專以心主一印,治一司,專用一將,仍立壇靖,晨夕崇奉,出入威儀,動止恭敬,誠信相孚,自然靈應。」如果廣學貪多,反致精神分散,不能成道。比如有道友念《北斗經》的,那麼就奉《北斗經》,晨夕誦持。有道友念《三官經》的,那麼就念《三官經》。有道友學《玉樞經》的,那就念《玉樞經》。務在專一,不可貪多。也不要心存疑惑,昧於靈台。若能誠敬奉持,久久必獲靈驗也。
來源:道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