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987|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為什麼說“心學”起源於張天師 [複製連結]

天使長(十級)

謝絕勳章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醫療天使勳章 藝術之星 美食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3-1-4 01:47:1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為什麼說“心學”起源於張天師

一:人緣與地緣


《心說》一文由宋末第三十代天師張繼先著於江西貴溪上清龍虎山天師草堂,即如今的上清宮內。“心學”則是南宋陸九淵在江西貴溪上清鎮應天山上聚眾講學,於象山精舍首創。因應天山山形如象,故改其名稱之為象山,自號象山翁,世稱陸象山。《心說》與“心學”的誕生地都在今天的貴溪上清鎮的區劃內,兩地相距僅數公里。

從時間上看,張繼先生于1092年卒於1128年,而陸九淵生於1139年卒於1192年。也就是說陸九淵無論是怎樣的名儒,已故去的張繼先也無法受教于陸氏。而作為晚輩的陸九淵能否對先輩張繼先的學術文章有所耳聞,並受其影響,此則有說。因為龍虎山在茲,大上清宮在茲,天師府在茲,張天師家傳在茲,當然應天山上的象山精舍也在茲。

這裡我們有必要先介紹一下張繼先。張繼先,字聞嘉,號翛然子。少聰穎,9歲承襲天師教法,序列天師第三十代。宋徽宗時先後4次奉詔入朝,奏答策問,深得崇信道教的徽宗賞識,賜號虛靖先生,後封為正一靜應顯佑真君。並賜緡錢派江東漕臣于龍虎山劃地大力興建龍虎山上清觀,政和三年(1113),宋徽宗恩准由觀升之為宮,名之為“上清正一宮”。徽宗嘗問:“修丹之事若何?”張答:“此野人事也,非人主所宜嗜。陛下清靜無為,同符堯舜足矣。”不悟的徽宗仍迷戀方術,崇信熱衷方術的道士林靈素。林亦曾書詔張繼先。張非但不為所動,反而致信勸其自重,並明言:“飄笠無情,雲煙奚取。金門紅霧,漫為天上之遊;白石清泉,方保山中之適。”宋徽宗曾下詔於京東建下院供張繼先起居,並賜額“崇道”。張繼先志在清虛沖淡,固辭以歸。

陸九淵,江西金溪青田人,雖說兩人在時間上相隔數十年,然在地理位置上,用陸九淵的話說:“貴溪、安仁(今為余江)、金溪三邑最為比鄰。”人們往來、通婚、交友、向學,習以為常。如《留侯天師世家宗譜》中就記載了28代天師的孫子張仲英娶陸氏女為妻,並生育五子。陸家與張家,當有親戚關係。其實陸九淵自己的表姐就嫁給天師後裔張琬。當83歲的張琬去世時,陸九淵親自為之寫了《張公墓志》。文中記述了表姐夫的行狀,還特別交代了“子明之來求志其墓。其繼室,余表姐也,明之又嘗從予遊,不可辭”。

二:文緣與質緣


張繼先和陸九淵共同認為:心、理、道、法是同一概念。文質十分相近。在立論及方法上皆直擊人心。張繼先說:“法即是心,心外無法”陸九淵說:“道外無事,事外無道。”張繼先說:“夫心者,萬法歸宗”陸九淵說:“心即理“,理充塞於宇宙那麼心就可以充塞於宇宙,所以陸九淵說:“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這裡聯想到張繼先《心說》“我之本心,用之則彌滿六虛,其大無外,則宇宙在其間。其小無內,則入秋毫之末,而不可象求”。心再強大,在心的超時空的能力上,陸與張的描述,簡直就是同功同曲,而非異曲同功。

陸九淵在象山講學最反復強調的就是“發明本心”“正心誠意”,他要學子們把一顆強大的心找回來,立起來。“仁義者,人之本心也。”“本心若未發明,終然無益”。“此心之靈,此理之明,豈外鑠哉?”人如果能把道德的主體“心”通過講明、辯異、省察、剝落、存善、鞭策而使之強大起來,則為學處世做人,自然有了吞吐天地的根本。這與《心說》強調的本質又何其相似。陸反對皓首窮經,他說:“六經皆注我,我何注六經。”至此,對心的寶貴,對心的認知,從陸九淵的心學中,我們仿佛看到張繼先《心說》的影子,或者說受此“大道”的影響。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明代王陽明在《陸象山集序》中更加直言:“聖人之學,心學也。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無論從地緣上、人緣上,以及《心說》與“心學”文質的語言表達及思想內容上,他們之間有著承傳與興替。我無意於在《心說》與“心學”上劃等號,只是想說張繼先的《心說》在“心學”的發展與形成中當有過舉足輕重的作用和影響。

有意味的是,正是在張繼先道學的影響下,上清宮儼然形成了“仙人所都”,來自全國各地各個門派的道士雲集于此,修煉問道。全真派的金志揚、南宗始祖白玉蟾、李宗老等高道都曾彙聚於此。而從龍虎山上清宮走出的道士張留孫、吳全節、夏文詠,更是對道教正一派在全國各地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另外,以書畫聞名的方從義、以測繪製作全國地圖而名標史冊的朱思本皆出自于龍虎山上清宮的各道院。而陸九淵的心學,則在貴溪演變而成立了象山書院,先後傳承了八九百年。明代王陽明更使心學的發展達到了頂峰,從而形成陸王心學。而以心學為本立功、立言、立世者更是史不勝書。及至今天,有西方學者更加明言“二十一世紀,將是心學的時代”。是的,你的心有多大,你的世界就有多大。你的心有多大,你的舞臺便有多大。心是我們一切力量的源泉。

來源:道站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喜歡喝點小酒,藉著酒後微醺,釋放心中的壘塊。有時太過了,就睡著了....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7 20:24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