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1-12-7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876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928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持誦太乙救苦天尊聖號有哪些功德?
東極青華大帝又稱太乙救苦天尊,有「尋聲救苦天尊」、「太一救苦天尊」、」十方救苦天尊「、」青玄九陽上帝「等號,簡稱救苦天尊。道教說蓋系玉清元始天尊之化身,誓願救度一切眾生,所以以元始天尊九陽之精化為太乙救苦天尊以度世。他同時也是地獄的最高治理者(道教中治理統治地獄另還有紫微大帝在幽冥化身的北陰酆都。太乙救苦天尊主救度),各宗教中認為業果是最難消除與阻斷的,佛教中就有神通敵不過業力之說。但太乙救苦天尊卻可以將業果與地獄業力的象徵血湖化為蓮池,座下九頭獅子一聲吼,能夠打開九幽地獄的大門,也就是地獄的最深層。
太乙救苦天尊,簡稱太乙天尊或救苦天尊,是道教尊神,又稱青玄大帝、青華大帝、尋聲救苦天尊、十方救苦天尊等,誕辰為舊曆十一月十一日,道教經典記太乙救苦天尊居「東方青華長樂世界」妙嚴宮(「嚴」或作「岩」),可引渡受苦亡魂往生。對於積德行善、曉道明玄而功德圓滿之人,太乙救苦天尊亦能「乘九獅之仙馭,散百寶之祥光」,接引其登天成仙。
據《太乙救苦護身妙經》說:「東方長樂世界有大慈仁者,太乙救苦天尊化身如恆沙數,物隨聲應。或住天宮,或降人間,或居地獄,或攝群耶,或為仙童玉女,或為帝君聖人,或為天尊真人,或為金剛神王,或為魔王力士,或為天師道士,或為皇人老君,或為天醫功曹,或為男子女子,或為文武官宰,或為都大元師,或為教師禪師,或為風師雨師,神通無量,功行無窮,尋聲救苦,應物隨機。」
「此聖在天呼太一福神,在世呼為大慈仁者,在地獄呼為日耀帝君,在外道攝耶呼為獅子明王,在水府呼為洞洲帝君。」若遇到困難,只要祈禱天尊或「誦念聖號」,即可「解憂排難,化凶為吉」,亦可「功行圓滿,白日升天」。天尊在道教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其一般形象為頭戴冕旒(中國古制,天子的冕有十二旒,諸侯九,所以天尊冕的排數不可能超過玉皇大天尊,請勿受電視劇影響)身著朝服,「妙道真身,紫金瑞相」,端坐於七寶芳騫林中之九色蓮花寶座,身下一九頭青獅口吐焰,簇擁寶座。天尊天上環繞九色神光,放射萬丈光芒。眾多仙真、力士、金剛、神王、金童、玉女侍衛身旁。也有手持水盂、楊枝,足躡蓮花,圓光照耀等相顯現。 由於他大聖大慈,大悲大願,尋聲赴感,救苦救難,每月三、九日降臨人間,普救眾生。人類在危難之時,只要念誦天尊聖號,天尊即隨聲赴感,前往解救。
故而在信徒心目中也有極為深厚的信仰基礎,尤其在度亡齋醮上,法師不論使用何種科書,無一不請天尊加持。這是由於天尊廣大久遠的大願力,發起悲心度一切不幸墮入地獄的亡魂所致。天尊久居青華長樂界(類似於佛教的西方極樂世界,屬於天尊所獨創的東方淨土),東極妙嚴宮,統領青玄左府一切真仙,掌握三界救苦之事(仙界長生、人間救苦、冥界度亡)。不但能普度亡者,亦能救護生者,恩澤眾生。為了普度眾生,他有很多的化身,最著名的是化為「十方救苦天尊」。元始天尊在經會中贊言:最尊最貴,最聖最靈。實際上太乙救苦天尊乃是元始天尊之化身,九陽之精所化,出於始青之炁,是先天之靈,不是靠修證而來的後天神祇。因為慈悲心故,哀憫一切眾生,於無始劫前便遍周救苦救難。實為身兼「道教觀音」、「道教地藏 」兩重神格的大慈尊 。漢族民間,常稱為太乙真人(其實並非同一位尊神,實際上此天尊於天界品位之高,是與三清四御同等尊貴的 ,為六御之一),道教隱宗——妙真道,奉為本宗主祭天尊神。道教的太乙救苦天尊化身無數,廣救一切生靈。比佛教中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產生還要早很多。但到了近代,可悲的是,天尊名諱卻只保留在道經中和道士誦唱的經韻中。他在漢族民間的影響已遠遠不及觀音。究其原因,在東方人心目中,女性是溫柔、善良、賢淑、慈愛、極具同情心、憐憫心的典範。她們的品格和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神職更為協調,與男性相比,女性神(觀音的種種化身)救苦救難比男性神更為適宜,更受歡迎。而且和道教的主張清淨,主張「寧可失傳,不可妄傳」,「口口相傳,不留文字」的規定都有很大的關係。所以將此尊的赫赫大名湮沒在了世間。觀音菩薩常化身慈秀俊美的女性外相,而太乙救苦天尊卻是常示現威嚴端莊的男性外相。這和後來太乙信仰不及觀音信仰也有一定的微妙關聯。
源流
與先秦時楚國流行的東皇太一神信仰有關,有淨土崇拜的意味。一般造像駕著獅子,持淨瓶或蓮花、楊柳枝等,類似佛教的淨瓶觀音與乘獅文殊菩薩。
形象
唐朝杜光庭編《道教靈驗記》中說,太乙天尊端坐於九色蓮花,九色蓮花下有九頭獅子口吐火焰,簇擁寶座,頭上環繞九色神光,放射萬丈光芒,金童玉女、眾多真人、力士、金剛神王衛護身旁。又《青玄濟煉鐵罐施自全集》稱他:身騎獅子,手持楊柳蘸灑瓊漿,以救苦度亡。
聖紀
太乙救苦天尊起源甚早,又稱東極青華大帝、太一、太乙、泰一、泰皇,是先民對「道」的別稱,有「尋聲救苦天尊」、「十方救苦天尊」等號,簡稱救苦天尊。我國古代尚未崇拜三清道祖之前,已將「太乙」視為天界的至尊上帝,也是宇宙一切生命的發源。如郭店道家楚簡中說「太乙生水」;《漢書.郊祀志》記載「天神貴者太乙」。《楚辭補註》在解釋〈九歌•東皇太一〉時,也說「太乙,天之尊神;祠在楚東,以配東帝,故曰東皇」。甚至原始道教流派之一的太平道,也奉祀「太乙」為主宰神。
太乙救苦天尊誓願救度一切眾生,並且具有天界考核群仙、人界尋聲救苦、冥界救拔亡魂的三重功能。在《道教靈驗記》中,記錄了不少太乙救苦天尊顯聖的事跡。
太乙救苦天尊與朱陵度命天尊、黃華盪形天尊,合稱為「三救苦天尊」。三救苦天尊與度人無量天尊葛玄仙翁、玄風永振天尊薩守堅仙翁,則並稱為「五救苦」。每逢啟建各種黃籙科儀、冥陽兩利的場品時,都必須奉請以太乙救苦天尊為首的聖班降臨齋壇,方能正式行法,足見太乙救苦天尊的職司及尊貴。
太乙救苦天尊又應化十方,化號為十方救苦天尊。十方救苦天尊分別是:東方玉寶皇上天尊、南方玄真萬福天尊、西方太妙至極天尊、北方玄上玉宸天尊、東南方好生度命天尊、東北方度仙上聖天尊、西南方太靈虛皇天尊、西北方無量太華天尊、上方玉虛明皇天尊、下方真皇洞神天尊,此即是濟度人鬼的「靈寶十方救苦天尊」。
十方救苦天尊為了遂行治理九幽泉曲冥府神鬼之事,又化生為十殿冥王:東方天尊化第一殿秦廣王,神居玄冥宮;南方天尊化第二殿楚江王,神居普明宮;西方天尊化第三殿宋帝王,神居糾絕宮;北方天尊化第四殿五官王,神居太和宮;東北方天尊化第五殿閻羅王,神居糾倫宮;東南方天尊化第六殿卞城王,神居明晨宮;西南方天尊化第七殿泰山王,神居神華宮;西北方天尊化第八殿平等王,神居七非宮;上方天尊化第九殿都市王,神居碧真宮;下方天尊化第十殿轉輪王,神居肅英宮。按太乙救苦天尊誓願濟度人鬼,其應化之十殿冥王,職屬罰惡扶善,而其罰惡之宗旨,即在糾轉世人,裨使能祛獸性、返人性、復道性也。
經典
《太乙救苦寶懺》、《太乙救苦寶懺》、《太一救苦護身妙經》、《太上三生解冤妙經》、《元始天尊濟度血湖真經》、《太上洞玄靈寶救苦拔罪妙經》、《太一救苦天尊說拔度血湖寶懺》、《慈尊升度法懺》、《太上青玄太乙救苦拔罪法懺》、《太乙救苦天尊濟度錫福寶懺》、《太上青玄慈悲太乙救苦天尊寶懺》及其他各式黃籙科儀等。
救苦天尊寶誥
太乙寶誥⑴
至心皈命禮。
青華長樂界,東極妙嚴宮⑵。七寶芳騫林,九色蓮花座⑶。萬真環拱內,百億瑞光中⑷。玉清靈寶尊,應化玄元始⑸。浩劫垂慈濟,大千甘露門⑹。妙道真身,紫金瑞相⑺。隨機赴感,誓願無邊⑻。大聖大慈,大悲大願⑼。十方化號,普渡眾生⑽。億億劫中,度人無量⑾。尋聲赴感,太乙救苦天尊⑿。青玄上帝。
[注釋]
⑴太乙:即太乙或「一」,救苦天尊,又稱「尋聲救苦天尊」或「十方救苦天尊」。是天界專門拯救不幸墮入地獄之人的大神,受苦難者只要祈禱或呼喊天尊之名,就能得到救助。《道教靈驗記》描繪天尊的形象稱:端坐於九色蓮花座,周圍有九頭獅子口吐火焰,簇擁寶座,頭上環繞九色神光,放射萬丈光芒,眾多真人、力士、金剛神王、金童玉女侍衛在其身旁。道經稱「太一總領群司,為眾神之王」,「上鎮三清,下鎮人身」、「主諸天地」。《太一元真保命長生經》乃天尊為諸仙所說,謂修此可保命長生。《太一救苦天尊說拔渡血湖寶懺》為天尊所傳授,可使血湖中罪魂皆脫離苦趣,得見光明。又《青玄濟煉鐵鑵施自全集》稱他:身騎九頭獅子,手持楊柳灑瓊漿以救苦度亡,「東極青華妙嚴宮,紫霧霞光徹太空;千朵蓮花映寶座,九頭獅子出雲中;南極丹台開寶笈,北都玄禁破羅豐;唯願垂光來救苦,眾等稽首禮慈窖;施食功德不思議,孤魂滯魄早超升」。另外,太乙神誓願救度一切眾生,又應化於十方,化號為濟度人鬼的十方救苦天尊。救度群生,故受到人們的廣泛信仰和崇拜。
⑵青華長樂界,東極妙嚴宮:青華長樂界,即東方長樂世界,為天尊應化之世界。《太一救苦護身經》稱:「東方長樂世界有大慈仁者,太一救苦天尊化身如恆沙數,物隨聲應。」東極妙嚴宮,仙宮名,為太乙救苦天尊所居之處。
⑶七寶芳騫林,九色蓮花座:七寶,指多種寶物。芳騫林,為天尊隱居之處。九色蓮花座,天尊的寶座。
⑷萬真環拱內,百億瑞光中:萬真,眾多真人。指太乙救苦天尊,端坐於蓮花座上,有眾多真人、力士、金剛神王、金童玉女侍衛身旁;周圍有九頭獅子口吐火焰,簇擁寶座,頭上環繞百億瑞光,光芒萬丈。故言萬真環拱內,百億瑞光中。
⑸玉清靈寶尊,應化玄元始:玉清,指玉清境清微天,為天寶君元始天尊所治之處。應化,應感而化。玄元,即太上玄元皇帝,又稱太上老君。道門奉老君為尊神,尊為教主,為至高無上之神靈。認為老君應感隨方變化,無世不在。玄元始為道之三炁。
⑹浩劫垂慈濟,大千甘露門:浩劫,天地一成一敗為一劫,此指極長的時間。慈濟,慈悲濟度。大千,指包羅萬象、廣大無邊。甘露,甘美的雨露。此喻太乙救苦天尊濟度世人的盛德。此句緊承上句言,在老君化身為天寶君之時,天地尚未開闢,太乙救苦天尊就已經開始化度眾生,其功莫大焉。
⑺妙道真身,紫金瑞相:妙道,謂玄妙之道術。真身,即法身。此言太乙救苦天尊應感變化之身。紫金瑞相,指天尊威嚴慈祥的法像。
⑻隨機赴感,誓願無邊:《太一救苦護身經》稱:「太一救苦天尊化身如恆沙數,物隨聲應。或住天宮,或降人間,或住地獄,或攝群邪,或為仙童玉女,或為帝君聖人,或為天尊真人,或為金剛神王,或為魔王力士……神通無量,功行無窮,尋聲救苦,應物隨感。」世人若遇苦難,只須「念誦聖號」即可「解憂排難,化凶為吉」。故《靈寶無量度人上經大法》稱:「太一救苦天尊隨形赴感,尋聲救苦天尊應念垂慈。」此句贊太乙救苦天尊普渡眾生之功德。
⑼大聖大慈,大悲大願:大聖,智慧超凡,通真達靈。大慈,慈祥呵護眾生。大悲,悲憫世人。大願,救度眾生的宏願。此頌讚太乙救苦天尊之盛德。
⑽十方化號,普渡眾生:太乙天尊誓願救度一切眾生,又應化於十方,化號為濟度人鬼的十方救苦天尊。分別為:東方玉寶皇上天尊,南方玄真萬福天尊,西方太妙至極天尊。北方玄上玉宸天尊,東南方好生度命天尊,東北方度仙上聖天尊,西南方太靈虛皇天尊,西北方無量太華天尊,上方玉虛明皇天尊,下方真皇洞神天尊。天尊化號,救度眾生。故稱,十方化號,普渡眾生。
⑾億億劫中,度人無量:億億,喻很多。劫,天地一成一敗為一劫。太乙天尊,為救度眾生,劫劫化身,神通廣大,功行無窮,尋聲救苦,救度眾生不可限量。
⑿尋聲赴感,太乙救苦天尊:尋聲赴感,指太乙天尊處處化身,救度眾生,物隨聲應。世人有難,若念誦「太乙救苦天尊」聖號,即化現身,給以救度。太乙救苦天尊,是其聖號。
神職
太乙救苦天尊在地府的法身名叫「鬼王」 ,其聖號全稱為「幽冥教主冥司面然鬼王甶孑大帝」。
對於天尊的神職,《漂放蓮燈集•放生咒》曰:「天羅神,地羅神,慧劍出鞘斬妖精,一切災難化為塵,尋聲救苦解救羅網苦辛,太乙救苦天尊救苦救難度眾生。」 《靈寶無量度人上經大法》卷五七曰:「太一尋聲救苦天尊主煉仙魄」和「太一救苦天尊隨形赴感,尋聲救苦天尊應念垂慈。」道經還稱東極青玄上帝即化太乙救苦天尊,又應化十方,而為十方救苦天尊。《十王告簡全集》中即列有十方救苦天尊的職能,稱:
1、東方玉寶皇上天尊
「位列震宮,尊居卯位,執掌風雷地獄,權衡霹靂之威,行善者作於青篇,作惡者標於黑簿,考察無私。
2、南方玄真萬福天尊
「位列離宮,尊居午位,執掌火醫地獄,威專烈焰之權,杳杳冥譴,莫破幽之燭,茫茫苦梅,難逢濟險之舟,生死殊途,輪目不免。」
3、西方太妙至極天尊
「位列兌宮,尊居酉位,執掌金鋼地獄,威司考掠之權,詮量功德,了無毫髮之私,報對冤讎,備極再三之間,善篇有記,罪積無差。
4、北方玄上玉宸天尊
「位居坎宮,尊居子位,執掌冥冷地獄,權衡冰雪之威,城峙四同之鐵,欲出無門,劍生萬樹之傍,實觀有懼,眾生無賴,五苦難逃。
5、東北方度仙上聖天尊
「位列艮宮,尊居丑位,執掌鑊揚地獄,威張煮潰之權,七情六慾,難逃業境之分明,五體四肢,最苦風月之持掠,死生判注,善惡攸分。」
6、東南方好生度命天尊
「位列巽宮,尊居幽府,執掌銅柱地獄,威專履足之刑,辯明善惡,如日月之無私,注判姓名,若風雷之莫測。凡有眾生,難逃六道。」
7、西南方太靈虛皇天尊
「位列坤宮,尊居泉曲,執掌屠割地獄,威權刀割之刑,無偏無黨,賞刑罰於多劫千生,難理難明,辨枉直於四甸九日,死生展轉,功德定分。」
8、西北方無量太華天尊
「位列乾宮,尊居陰府,執掌火車地獄,威司運轉之權,設衡石而考功過,平等無私,主夙人以判升沉,磨研有當,無私無曲,不順不逆。」
9、上方玉虛明皇天尊
「敕合乾元,德隆坤域,執掌昔掠地獄,威張熾盛之權,三百六甸之黜陟,事事難明,一十八地獄之經由,人人戰慄,凡積愆於平日,必定罪於斯時,九地輪目,三途往返。」
10、下方真皇洞神天尊
「位尊幽都,名尊十帝,執掌羅豐之府,權衡憲法之嚴,有生有死,兩分而入之機,無黨無偏,三等幽冥之持,他時所造,此際何逃。」
上述諸天尊的神性職守,已體現出地府冥王的職能。為了治理九幽冥府神鬼之事,十方救苦天尊還化十方冥王、真君。東方玉寶皇上天尊化冥府一殿泰素妙廣真君秦廣大王,神居玄冥宮,神誕二月一日。南方玄真萬福天尊化冥府二殿陰德定休真君楚江大王,神居昔明宮,神誕三月一日。西方太妙至極天尊化冥府三殿洞明昔靜真君宋帝大王,神居糾集宮,神誕二月八日。北方玄上玉宸天尊化冥府四殿玄德五靈真君伍官大王,神居太和宮,神誕二月十八日。東北方度仙上聖天尊化冥府五殿最勝耀靈真君閻羅大王,神居糾綸宮,神誕元月八日。東南方好生度命天尊化冥府六殿寶肅昭成真君卞城大王,神居明晨宮,神誕三月八日。西南方太靈虛皇天尊化冥府七殿等觀明理真君泰山大王,神居神華宮,神誕三月廿七日。西北方無量太華天尊化冥府八殿飛魔衍慶真君都市大王,神居碧真宮,神誕四月一日。上方玉虛明皇天尊化冥府九殿無上正度真君平等大王,神居七非宮,神誕四月八日。下方真皇洞神天尊化冥府十殿五華威靈真君輪轉大王,神居肅英宮,神誕四月廿七日。
另有《太上靈寶淨明法序》記載「昔太陽真君孝道明王,以孝道著明,照臨下土,成無上道。於是,上清上帝降於扶桑洞神之堂,召明王,而說法證之,以為最上弟子,號靈寶大真人玉清詔命使,以救度於時。故真人發大誓願,願居東極,用救群品,是謂靈寶救苦天尊,乃赤明元年八月十五日也。」
經典依據
1、若有男子女子慕道求仙。在家出家。養性養命。但當存思念誦聖號。看轉此經。便得功行圓滿。白日升天。《太乙救苦護身妙經》
2、若有善男信女,發心施財,齊戒述浴,轉誦此經,悔過愆尤,即使愆尤永釋,人鬼分離,產生無難,母子雙全,關煞無刑,生育成人,利益雙親,經力弘深,祈福福至,禳禍禍消。天尊言,讎人冰泮,冤家債主,自消自滅,孤魂等眾,九玄七祖,四生六道,輪迴生死,出離地獄,即往東極天界,救苦門庭。救苦地上好修行,只有天堂無地獄。閻王一見。不敢高聲。童子夜叉。擎拳拱手。牛頭馬面。總盡皈依。一十八重地獄。獄獄逍遙。三十三天天宮。宮宮自在。超生天堂之境。即無地獄之聲。出離地獄。永離苦難。逕往人天。超生淨土。快樂無量。一去一來。無掛無礙。《三官經》
3、過此境界,東極宮中,有尋聲救苦天尊,大慈仁者。發弘誓願,普救眾生,億億劫中,度人無量。但能回向,一念歸依,注想尊容,稱揚名號,尋聲赴感,應念垂慈,一切苦中,無不救護,是故名號救苦天尊。廣勸眾生,勤加禮念。複次三洞經典之中,濟苦拔亡,然燈為上,五方八極,地獄幽牢,存陰極之鄉,長夜之境,死魂囚閉,不見三光。冥闇之間,經諸拷掠,宜造一燈樹,然九巵燈,自初終亡,至於七七,燈光相續,下照九幽,覩此光明,即當解脫。又以繒彩,造遷神寶磨,長四十九尺,或作小旛七首,懸於長竿,任風飛颺,萬罪皆滅。又紙墨縑素,書寫此經,散施學人,流傳讀誦,亡魂超度,地獄寧閒,福善所資,慶延後世。其有珍玩服飾,平昔資財,廣施寒棲,濟恤貧乏,此之功德,亦類於前,黑籍落名,地司除簡,神升淨土,隨願往生。利佑子孫,斷絕殃疰,巍巍福善,難可稱量。是故應當勤心諦受,宣行付囑,普度人天。《太上洞玄靈寶三途五苦拔度生死妙經》
4、若有眾生,心中悟解,一心正念,護淨受持,善行讀誦此經者,及為存亡遠行,疾病一切,舉心回向,彼此滅罪萬劫。夢想之中,常見三寶,逢善知識,在處受生,恆值快樂。《太上洞玄靈寶往生救苦妙經》
5、若當來男女,臨終之時,先當懺悔一生已來無量重罪,次為受誠,設齋行道,造像寫經,及諸功德,布施常住,供養出家,各隨分力,唯多為佳。閉眼之日,即生淨土,不入三塗。《太上洞玄靈寶淨土生神經》
6、道言:十方諸天尊,其數如沙塵,化形十方界,普濟度天人,委炁聚功德,同聲救罪人,罪人實可哀,我今說妙經,念誦無休息,歸身不暫停,天堂享大福,地獄無苦聲,火翳成清署,劍樹化為騫,上登朱陵府,下入開光門,超度三界難,逕上元始天。《太上洞玄靈寶天尊說救苦拔罪妙經》
7、太上道君曰:今日男女,受戒畢已,持是戒根,轉神入妙,生清淨國,坐大蓮花,觀聽法音,永無退墮,證成真道。《太上洞玄靈寶轉神度命經》
道教淨土概說
道教淨土非只一個,最為方便眾生修持往生的是太乙救苦天尊的東華長樂淨土。太乙救苦天尊願力廣大,化生無量。復又化有十方救苦天尊和十方淨土。我們在晚課中誦持的《太上洞玄靈寶救苦拔罪妙經》中的十方救苦天尊即為太乙的化身,且每一化身都有一淨土。所以道教太乙法門淨土有十方,若得往生,便可常持天尊,永不推轉,繼續修持,最終圓成道果(詳見《太上洞玄靈寶淨土生神經》關於道教十方淨土和各淨土天尊名號的描述)。往生十方淨土有以下好處:
1、常伴天尊,聽聞正法。2、永不退轉。3、無有地獄,劫難。4、無有外魔侵擾。5、與諸大真人相伴,共修成就。6、無有三塗五苦,淨樂常伴。7、所求皆應。8、廣度眾生,救拔累劫之先祖。
道教十方淨土和天尊名號:
1、東方淨土仁愛世界,玉寶皇上天尊。2、東南方淨土慈和世界,好生度命天尊。3、南方淨土禮教世界,玄真萬福天尊。4、西南方淨土威范世界,太靈虛皇大尊。5、西方淨土義讓世界,太妙至極天尊。6、西北方淨土成化世界,無量太華天尊。7、北方淨土智德世界,玄上玉辰天尊。8、東北方淨土智積世界,度仙上聖天尊。9、上方淨土無量世界,玉虛明皇天尊。10、下方淨土載德世界,真皇洞神天尊。
修持方法
1、三皈:皈依道、經、師三寶。2、持戒:不殺害,不奸盜,不邪淫,不妄言,不兩舌,不惡口,不嫉妒,不賭博,不忘恩,不叛逆。3、正念:一心持念「太乙救苦天尊」名號。4、誦經:誦持三洞真經,然道家經典浩瀚,恐難以盡持,修太乙法門可念誦相關主要的經典就可。如:《太上洞玄靈寶救苦拔罪妙經》、《太一護身妙經》、《太上洞玄靈寶往生救苦經》、《三官經》等。同時還可以早晚誦念《早晚功課經》。5、護持「八行四等」:八行者,一能身受非事,不自申訴;二能讓德與人;三能不欲人之所欲;四能容物事不申理;五能遠離無道之人,藏身在靜處;六能一心奉國,心念三寶,日月燒香,長齋不絕,供養出家人,不違仁信;七能不負經戒,一生在俗,恆不破齋,勤能灑掃靜室,修燈灶火,救拔一切貧窮,下賤產婦,老病孤弱,不具足眾生,所見之者,皆發慈心;八能一生念道,不謗毀出家人,心無是非,口恆念誦,見一切蠢動,皆發慈念之心,一切平等,無有彼我,善惡好醜,與我身無異。是名八行。四等者,一者惟慈,二者惟愛,三者惟善,四者惟忍。是名四等。6、修諸功德:一者說法功德,二者布施功德,三者建立功德,四者救濟功德,五者智惠功德。7、善護心性:常行靜功。
道家太乙淨土法門續
道家淨土法門廣大,十方淨土接引有緣眾生。方今世界,眾生學道,障礙頗多,攀緣引情,無有已時,實為造業之源。且很多眾生想要學道,但又不願發心專注,或曰老來再學,或曰無有時間,或曰靜不下心等等此類。實在是個人懶惰懈怠所致,如何能夠證果。然道門廣大,法藥慈航,特有太乙淨土接引十方來人。前文已述,此不再贅述。下面將修行道家淨土的關鍵樞紐說明如下:
1、道家十方淨土莊嚴明淨,在《太上洞玄靈寶淨土生神經》中已經詳細介紹,但往生十方淨土的方法,大家可以參閱《太上洞玄靈寶轉神度命經》。關鍵是皈依,持戒,懺悔,回向,發願,持名。有緣同修可以自行參閱。
2、持名法門:平時無事,便當提起「太乙救苦天尊」名號,或發聲,或默念;打坐靜功,但有念頭浮起,便當提起「太乙救苦天尊」名號;特示一專持名號靜修法:平心靜坐,結太極印,心中默念「太乙救苦天尊」,心中觀想「太乙救苦天尊」形象,心中返聽「太乙救苦天尊」名號,如是自內念,內觀,內聽,以攝口,耳,目,漸修漸至於無為。或者,發於口,入於耳,達乎心,皆可。
3、可以參修「太上洞玄靈寶救苦拔罪妙經」此經有十方淨土天尊名號,實為太乙救苦化身,平時可以誦持,以感十方淨土。
4、以上三經要參考互證,方可明悟淨土。
5、常持念《太乙救苦護身妙經》此為太乙救苦天尊本行經文,了解太乙願力和慈悲廣度,以求感應道交。
大羅三寶天尊
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太乙救苦天尊
來源:問道青城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