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12-26
- 最後登錄
- 2024-11-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1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6946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惟•物•觀:黃步青
時間:2022.12.24 - 2023.04.09
地點:高美館 201、202、203展覽室
黃步青為臺灣最早以複合媒材為主要創作形式的藝術家之一,曾跟隨李仲生學習現代繪畫。本次展覽將橫跨藝術家各個時期的作品。從早期之素描、繪畫、報紙、木材、結合拾得物之複合媒材以及近年來以廢棄物、鋼鐵為主的作品,在本次展覽中也將重現1999年參加第48屆威尼斯雙年展的代表性作品〈野宴〉。
本展將以「惟•物•觀」呈現黃步青在創作中的三個面向。「惟」代表了藝術家對於自然以及生命的感知,這成為他日後藝術創作的核心。從兒時嬉戲的鹿港海邊、求學時的臺北繁華都會、於大甲教書時的恬靜田野,海邊、城市到鄉村,這一連串自然環境的變化讓他開始在創作中開展對於自然/生命的思考。自然中「蟬」的蛻變及死亡引起他對於生命生滅的關注,「蟬」成為他表現生命的主題,後來更結合拓印、掌印、身體、頭像等圖像,來表現他對於生命的省思。
「物」代表了藝術家對於創作媒材的探尋與使用,黃步青從法國歸國後,在原本的拼接技法外,他開始使用「報紙蛹」進行創作,他認為層層的報紙就如同蟬蛹一般。當黃步青遷居到臺南時,這裡有著跟故鄉一樣熟悉的大海,在海邊漫步時,沙灘上散佈著的木材與廢棄物引起他的注意,這些物件就如同蟬蛻之後剩下的蛹殼。而沙灘上蔓生的蒺藜子,其頑強的沾黏力,就如生命般強韌。他開始運用海灘上的木材、拾得物以及蒺藜子進行創作,應用這些媒材是他與自然/文明的一種對話。從2011年開始,他開始使用廢棄的鋼鐵創作,他開始轉向對於文明/工業的省思。在他的創作歷程中,他對媒材的選擇始終來自於他所身處的環境之中。
「觀」,在黃步青創作過程中,他始終保持著對於自然/生命的關注,在自然環境中他不斷尋找創作的媒材。在他藝術形式的建立與運用媒材的過程中、對於人文的省思與他的藝術形式全然的結合,並且彼此交互影響,產生黃步青獨特的創作語彙。
策展執行|吳家男、吳慧芳
指導單位|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主辦單位|高雄市立美術館
協力單位|文藻外語大學傳播藝術系 & 創意藝術產業研究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