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12-26
- 最後登錄
- 2024-11-1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23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7631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人的生死貴賤為何與星辰密不可分?
孔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
人作為天、地、人三才之一,是萬物之靈長,是天地陰陽和合而生,因善惡因果分賢愚貴賤。
上有日月星辰做天象,
下有水火土石為地理,
中有性情形體做變化。
萬物皆有命,有生皆有死,有壯皆有老,天地間也從未有不死之人,不死之物。既然有生死,那在這生與死中間是什麼在起作用?是命!
中國人心中普遍充滿著星辰崇拜的思想,把天上的星宿想像成天上大神之炁所凝化,代表著天界諸神,也把天上的星辰和世人的命運聯結在一起,認為祂們主司人命的生死與貴賤。
這樣的觀念最早表現在北斗七星及二十八宿的崇拜上。其後由此而形成北斗、南斗、九曜、二十八宿、六十甲子、六十太歲及紫微太帝、斗母等星神主司人命的信仰。於是太歲元辰殿便因此而成立,斗姆、日神太陽、月神太陰、南斗星君北斗星君、六十太歲神,成為太歲元辰殿的主供神祇,也成為大家祈求延壽、富貴顯達的主要對象,更因此而形成了國人安太歲及拜斗的習俗。
星神主人命之說,以年代先後而言,依次當為北斗信仰、二十八宿、七政、南斗、六十元辰、斗姆、六十太歲。
古人認為人稟天地之氣而生,由星神主司人命壽夭貴貧。《莊子•列禦寇》談到人的命運時會說:“達大命者隨,達小命者遭。”《莊子》文中的“隨”為隨命,“遭”指遭命,再加上原有的“正命”,即成為正命、隨命、遭命等三命。西漢•董仲舒《春秋繁露•重政篇》、讖緯書《援神契》、《元命苞》、東漢•班固《白虎通德論•壽命》、王充《論衡•命義篇》、王符《潛夫論•論榮篇、蔔列篇》、趙岐《孟子•盡心篇》注、鄭玄《禮記•祭法篇》注等,皆主三命說,可見正命、隨命、遭命等三命說,自戰國至兩漢,一直在中國流行。
正命:是指人一出生,即稟承上天所賦予壽夭貴賤不同的命;可細分為年命與祿命。
年命:指懷胎時,各人所稟承天地之氣有厚薄,所以生命有壽夭久暫。
祿命:指懷胎時,各人所稟承星辰之氣有奪卑,所以祿命有貴賤窮達。
以上是人一經出生就已註定了的正命,屬於先天命。先天之命雖重要,須有後天努力來配合,否則將屬徒然。
隨命:是指行善得壽得貴,行惡得夭得賤;各隨所行好壞,而得善惡果報,屬於後天命運。後天努力往往可以改變先天的惡運。
遭命:是指行善反而得夭賤,行惡反而得貴壽,因與果相違異;道教以承負來解釋此現象。
三命說的隨命說和佛教因果說相近,但比佛教圓融,佛教僅重個人因果,中國哲學自《易經》起,都偏向家族式的因果,而個人善惡,確實和家族有密切關係,不僅僅是個人自作自受而已;所以隨命的行善得善報,行惡得惡報,兼涵個人與家族。
又,遭命的形成(行惡得貴,行善反賤),則《太平經》”以承負說來加以解釋,“承負”是承受或背負先人的善惡果;由於自己承受了先人太多的善果,所以自己雖為惠,尚能善終;由於背負先人累世惡果,己雖行善,仍不免禍災;道教以救贖九玄七祖,來解決此問題。
再者,個人有命運,國亦有國命;個人的命運,不能抵擋國命。所以行賄者在桀紂之朝可以得貴顯;而長平之役,趙國軍卒四十萬,不論老少皆為白起所坑殺;曆陽之都一夕為湖,人無愚智,皆為水族等,這些都是國命勝過個人命運的緣故。
來源:道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