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195|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佛陀在《雜阿含經》中,開示推己及人的「自通之法」。這是慈悲心.的基礎,亦是轉凡成.. [複製連結]

天使長(十級)

謝絕勳章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藝術之星 美食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3-1-27 20:21:1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佛陀在《雜阿含經》中,開示推己及人的「自通之法」。這是慈悲心的基礎,亦是轉凡成聖的基石⋯⋯

在《雜阿含經》第三十七卷中,佛陀為我們開示推己及人的「自通之法」。

「自通之法」的精神,是趣向慈悲心的入處,亦是轉凡成聖的基礎。

甚麼是自通之法

《雜阿含經》第三十七卷記載,佛陀住世時,有一天到拘薩羅(古代印度的一個地區,相當於現今北方邦)遊方行化,住在郊外的身恕林中。那裏的婆羅門聽聞佛陀來了,便呼朋引伴,前往探訪。待大家都坐定後,佛陀便開示「自通之法」。

他解說:「學習聖道的弟子,應這樣思惟:我不喜歡被殺,同樣,其他眾生也不喜歡被殺。既是這樣,我怎能殺害他人呢?我也不喜歡被偷盜財物;同樣,其他眾生也不喜歡被偷盜。既是這樣,我怎能盜取他人的錢財呢?」

佛陀續說:「我們也不喜歡別人跟自己的妻子通姦、不喜歡受人欺騙、不喜歡他人離間親友與自己的關係、不喜歡他人辱罵、不喜歡他人輕浮無禮。同理,其他人也不想遭遇以上的對待。」

他說,這七種行為: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就是通往聖道的戒行。能夠這樣,再加上對佛、法、僧清淨不動搖的信仰,便可成就四不壞淨,趣向解脫。在座的婆羅門聽了,都十分歡喜。(這七種戒行,後來簡約為「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四根本戒,再加上「不飲酒戒」,便成為了在家佛教徒的五戒。)

「自通之法」的精神

我們都有「轉凡成聖」的潛能。昭慧法師認為,這種推己及人的自通之法,是轉凡成聖的基礎。其精神在於將心比己,而產生對他者苦樂處境的同情共感。這亦是「同理心」的展現。

法師說,自通之法的精神,在於體察他人的需要,著眼點不是來自利益自己。例如若是出於擔心遭到報復,或畏懼因果報應而不偷盜,出發點就源於自利,而非真正體察他人、與他人同情共感的同理心。可以轉凡成聖的關鍵,在於用同理心來持戒。


從同理心到慈悲心

她又認為,我們也可以藉由這種同理心擴展出慈悲心,發揮菩薩的精神。「越是對對方純然的、毫無保留的關切,越是會很自然地實行這七種自我的約制。在這樣的戒學訓練中,因為時時刻刻都在面對他人,培養出的道德習慣都是為人著想,於是就從基礎的『自通之法』延展出慈悲心,再隨著慈悲心的慢慢純淨、擴大,生命就形成一種無我利他的習慣。」

《三藏法數》經云:「慈能與樂。悲能拔苦。」慈是出於利他之心,給予眾生福樂;悲是體察他人的痛苦,並助其紓解。大慈大悲,就是願為眾生帶來無量利樂、助眾生拔除一切有害之事。簡而言之,「慈悲」就是拔苦與樂。

昭慧法師分析,「自通之法」如果僅僅是消極的不傷害他人,這還是聲聞常道;一旦到了菩薩學,除了消極的「不傷害」,還可以積極的饒益眾生,養成願意與樂拔苦、隨喜功德的習慣,行到後來就是大慈大悲。

有了「立場互換」的同理心,能與對方感同身受,除了可以長養為他人與樂拔苦之心,也讓我們知道如何以合宜的方式,支持和關懷他人。

例如《舊雜譬喻經》記載,佛陀時期,迦師那國的人民性情頑固難調,惡名昭彰。有些弟子前往該國,勸導他們改邪歸正,卻遭到唾棄和辱罵,無功而回。

後來,文殊師利菩薩前赴該國,先運用讚歎法門,在國王面前稱讚每位人民:甲君恭敬父母、乙君盡忠職守、丙君工作勤奮⋯⋯他們不禁心開意解,更主動供養文殊菩薩。菩薩見時機成熟,便說:「你們供養我,不如供養我的師父佛陀吧!如能誠心供養,定有深厚福報。」

國民歡喜地隨著文殊菩薩前往佛陀的住處。他們學習佛法,最終改變頑劣的性情,迦師那國的風氣也得以改變。

見黠法師分析,惡人因為受到菩薩的同理,而願意改變。文殊菩薩先設身處地,明白迦師那國民的感覺、想法和需求,再以合適的方法與樂拔苦。

法師說:「為甚麼慈悲心可以藉由同理心而擴展?同理心就是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思惟,而菩薩為了能予樂拔苦,必定要先體察眾生的心意,了解眾生的需求是甚麼,才能施予合宜的方法⋯⋯如果不知運用同理心,無法理解別人的用意,很可能會產生錯誤的解讀,產生成見。」同理心不但是慈悲心的基礎,也讓慈悲更能夠發揮作用。

「自通之法」的精神,是與他人同情共感,將心比心為對方著想。這是慈悲心的基礎,亦是轉凡成聖的基石。

來源:佛門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喜歡喝點小酒,藉著酒後微醺,釋放心中的壘塊。有時太過了,就睡著了....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23-1-28 20:22:30 |只看該作者
可以轉凡成聖的關鍵,在於用同理心來持戒。

《大般涅槃經》除捨五陰即眞解脱。
《別譯雜阿含經》斷五陰已 不復受生。寂滅無想。


斷五陰」才是轉凡為聖的關鍵。

光有同理心,卻五陰不斷, 這成不了「聖」。
或許有機會做「仙」
--------------------------------------------------------------

五陰之一「」就是指: 眼耳鼻舌身意, 色聲香味觸法...等四大 及四大造色
所以斷五陰 首先必須要能 斷捨眼耳鼻舌身意, 色聲香味觸法

《雜阿含經 204》
如實知 如實見已。於眼生厭...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厭已不樂。不樂已解脫。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12-14 01:55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