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567|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敬神道所以祐人道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醫療天使勳章 藝術之星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3-2-15 00:59:0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敬神道所以祐人道


不論儒家也好、道家也好,都希望建設一個公平、正義、和諧的社會。儒家希望出現聖君賢臣,致堯舜之治;道家也有這個想法,比如《道德經》、《太平經》裡都提出了一些解決的方案。於是李澤厚先生就認為,中國人是「一個世界」,也就是只有人的世界,沒有神的世界。大致的意思是,中國人不像西方人那樣有一個全知全能的上帝可以依靠,所以凡事都自己去承擔。儒家的理想就是「參贊天地之化育」,與天地並而為三才。雖然目標很大很浪漫,但是這仍然是很艱辛且悲苦的。

我個人不是很贊同李澤厚先生的觀點,為什麼呢?雖然《道德經》說:「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但是《道德經》還說:「神得一以靈。」所以未嘗否認鬼神之存在。只是當世界無道之時,冥冥之中的神仍然會主持人間之正義。但是這好比是「國家昏亂,乃有忠臣」一樣的,不混亂無以見忠臣之心,然而老君卻以太平為最高最好之狀態。作為我國主流思想的儒家,其實也未嘗否認鬼神之存在。孔子云:「祭神如神在。」《詩經》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又曰:「神之聽之,介爾景福!」儒家也未嘗否認鬼神之存在也。然而孔子說:「敬鬼神而遠之」。和老君所謂「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其實是一個意思,蓋盡人道,即所以事鬼神。《日知錄》云:「夫子之告子路亦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是故庸德之行,莫先於父母之順。而郊社之禮,禘嘗之義,緣之以起。明此而天下國家可得而治矣。在上位者能順乎親,而後可以事天享帝。在下位者能順乎親,而後可以獲上治民。」

雖然說是盡人事,而事鬼神之道,在其中矣!但是並不是說沒有鬼神的。我國有敬天法祖的傳統,皇帝是天子,受命於天,在人間有無上之威權,但是卻仍然要「事天享帝」,祭祀天地神祇、祖宗神明,並不可以為所欲為。國家每年要祭天地,還要祭祀日月星辰、岳瀆名山、列朝帝王。每個城市有城隍廟,也是列在祀典的,每年中元節的時候,政府也會派人去城隍廟祭無祀之靈。而每遇大事,官員百姓也會到城隍廟去祈禱。《大明會典》云:「祭祀,國之大事、所以為民祈福。各府州縣、每歲春祈秋報,二次祭祀。有社稷山川、風雲雷雨、城隍諸祠。及境內舊有功德於民、應在祀典之神。郡厲邑厲等壇。到任之初、必首先報知祭祀諸神日期。壇場幾所、坐落地方。周圍壇垣、祭器什物、見在有無完缺。如遇損壞、隨即修理。務在常使潔淨、依時致祭,以盡事神之誠。」足見說中國人不信神道的說法,完全是無稽之談。

本人早年讀儒家之經典,也秉持「敬鬼神而遠之」的態度。但是近來頗感神明赫赫,在上下左右,感應事跡也很多,不勝枚舉。而學界於我國固有之敬畏神明之傳統,卻視而不見,認為儒家之精神,近於無神論,其實是不對的。孔子當年被圍困,說:「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在被圍困的情況下,說的這番話,言下之意就是,我是擔負上天使民的,如果上天不打算讓斯文斷絕的話,匡人能拿我怎麼辦呢?儒家說這就是知命。而在我看來,就是將自己的生命交付給了一個更偉大的存在,那就是神,也可以說是上帝(詩曰『皇矣上帝』,乃是儒家所謂上帝。非耶穌基督也。道教稱之為「昊天上帝。」)意思就是我的命,是由天主宰的。這個能主宰,有意志的「天」,難道不是神麼?

後來的宋明理學發展了儒家的宗教精神,宋儒常說:「對越在天。」就是教人時時刻刻,都好比恭對祖宗神明一般,保持一顆誠敬之心。而因其恭對神明,心中也有個歸屬,會得到平和與寧靜。當今的中國,受無神論之影響,認為世間無鬼神,欺神滅相,瞞天昧地,無所不至,道德滑坡,心靈空虛等。這些都是值得引起注意的。我認為,重新喚起對神道的尊重和敬畏,是社會建設,移風易俗,不可忽視的部分。

來源:中華道教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7 00:06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