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9-7-19
- 最後登錄
- 2024-4-1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60
- 閱讀權限
- 60
- 文章
- 1740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3-2-21 12:36 編輯
參禪問道,若只是名相上的釋義,不過是學舌的鸚鵡,於悟道無有所益。能在生活中體驗證悟,方能自利利他。
「在生活中體驗」從來不是佛經的教導。
「在生活中體驗」根本不是證悟的必要
「體驗」也是一種五陰行為,所以佛法不會鼓勵從事「體驗」
佛法講的是「遠離」。
能夠做到「遠離」的人,才有機會到達彼岸, 得到解脫
《圓覺經》身.心皆如幻。
《圓覺經》常應遠離幻。諸幻悉皆離
《中阿含經74》比丘行遠離 成就二遠離。身及心俱遠離。
《雜阿含經 1341》獨靜禪三昧 閑居修遠離
《雜阿含經 1214》繋念正觀身 多修習厭離
《佛本行集經》
能作如是深觀察者 彼能厭眼。厭離眼識...
厭離於耳。厭離於聲。乃至略説厭離鼻香。厭離舌味。厭離身觸。厭離意法。
﹋﹋﹋﹋﹋﹋﹋﹋﹋﹋﹋﹋﹋﹋﹋﹋﹋﹋﹋﹋﹋﹋﹋﹋﹋﹋﹋﹋﹋﹋﹋﹋﹋﹋﹋﹋﹋
試想,
佛陀的兒子羅睺羅年紀輕輕, 不可能有多少生活體驗, 但祂仍然證阿羅漢
因為祂修遠離,修禪定。
想從體驗人生中 證悟大智慧。這全是後人突發奇想的做法.根本不是佛陀所教導的修法
不論你對生活有多少體驗領悟,那仍是在五陰框框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