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666|回覆: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不著不染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藝術之星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3-2-22 00:57:5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不著不染

普照知訥國師,俗姓鄭,高麗京西洞洲(今黃海道瑞興郡)人。因自幼多病,八歲便依止曹溪雲孫宗暉禪師出家,二十五歲僧科考試及第。某天閱讀《六祖壇經》,讀到「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象,而真性常自在。」大為歎服,從此心厭名利,只想隱遁於山林之間,淡泊修道。

後來,知訥遊下柯山,住普門寺,鑽研大藏經,當讀到李通玄所著之《華嚴論》,疑惑頓解,於是潛心研究「圓頓觀門」。後來他受邀於居祖寺成立「定慧社」,強調定慧雙修,追隨者日漸眾多,並擴大移至松廣山吉祥寺。

四十歲,於智異山無住庵,專修內觀。有一天讀《大慧普覺禪師語錄》:「禪不在靜處,亦不在鬧處,不在日用應緣處,不在思量分別處,然第一不得捨卻靜處、鬧處、日用應緣處、思量分別處。」當下契悟。

之後,知訥於吉祥寺領眾焚修,十一年間,廣宣禪教,四方學僧、王公士庶,雲集而來。知訥平時勸人持誦《金剛經》,立法講義則依《六祖壇經》,又輔以李通玄的《華嚴論》和《大慧語錄》,當時禪學之盛,古今未有。熙宗即位,將松廣山吉祥寺,改為「曹溪山修禪社」,成為韓國禪宗根本道場(即今曹溪山松廣寺)。知訥所著之《誡初心學人文》,至今仍為韓國佛教僧侶教育之必修教材。

熙宗六年,知訥預知時至,集眾說法後,拄杖數下,喝道:「千差萬別,就在一心。」便安然示寂。

釋初參曰:正如大慧普覺所云:「禪不在靜處,亦不在鬧處,不在日用應緣處,不在思量分別處,然第一不得捨卻靜處、鬧處、日用應緣處、思量分別處。」這是一句「不離世俗諦不得第一義諦」的真理。佛法、禪法遍在一切處,亦在出離一切執著、煩惱之中,佛法更在眾生中求。如果學人用錯功夫,不是過於出世,將修持與生活脫節,終日只知參禪念佛,忘卻眾生;要不過於入世,整天在名利上討生活,在人情上攀緣,離佛道日遠。能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不著不染,才是中道修行。

(星雲大師全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23-2-22 10:33:43 |只看該作者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3-2-23 09:30 編輯
佛法更在眾生中求。如果學人用錯功夫,不是過於出世,將修持與生活脫節,終日只知參禪念佛,忘卻眾生;

你教的是你自創的法;而不是在教釋迦牟尼佛的法

《大方等大集經》棄捨世間所有諸事。惟希出世涅槃之道。
《長阿含經》世間所有家屬萬物。皆爲刺棘癰瘡。今宜捨離。入山行道 靜處思惟。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大王。今者應善了知。厭離世間 求出世道。


釋迦牟尼佛說,應該完全棄捨世間家屬萬物,全心全意投入「出世道」
也就是,應與世間脫節。因為親近白衣 會對修行產生障礙。

《大寶積經》出家人有二障法。何謂爲二。一者親近白衣。二者憎惡善人。

【應與世間脫節】才是釋迦牟尼佛的教導
如果你認為這不合理,這也是你的個人觀點。但你卻經常偷換概念, 教一大堆你自己的看法, 卻都佯稱你教的是佛法
在你的領導下, 釋迦牟尼佛的法逐漸在消失, 被你的個人看法所取代。現在的佛教徒都說:佛陀說不能與世間脫節
「不能與世間脫節」是你說的; 現在卻變成是釋迦牟尼佛說的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23-2-22 10:51:10 |只看該作者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3-2-23 09:35 編輯
不依世俗諦 不得第一義諦」

將這句話解釋為「不能與世間生活脫節」,完全是亂扯一通

這句話的意思是在說:
為了引領眾生進入第一義, 就必須藉由世間所能理解的道理來闡述

這句話根本不是說: 不能與世俗脫節 過日子
佛陀一直教人,應遠離世俗塵囂, 入山林靜處修道

《大寶積經》
菩薩見家過。捨之而出家。遊止於山林。無人寂靜處
遠離男與女。眷屬及大衆。單己無等侶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1-22 21:54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