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1-12-7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876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928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道教怎麼來的?與黃老學說和方仙道淵遠流長
進入漢代後,漢文帝、漢景帝為了鞏固漢室江山,採用「黃老學說(產生於戰國時代的哲學、政治思想流派)」的清靜之術治理天下。當時他們以輕徭薄賦,造就了封建社會的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其中尤為竇太后好讀黃帝、老子之書,這樣就深度影響到皇宮貴族們,包括太子、諸竇均為之效仿,就是曹參、陳平等國相也不例外。黃老學說由此在王公貴族和士大夫中蔚然成風。據《史記》記載:最早研究黃老之學的人是歷史上真正的隱士、黃老哲學的集大成者、方仙道的開山祖師河上公(生卒年不詳。又稱河上丈人、河上真人),安期生教毛翕公,毛翕公教樂瑕公,樂瑕公教樂臣公,樂臣公教蓋公,蓋公教於齊高密膠西,為曹相國師。」類似這樣,在上上下下、皇宮內外的學風影響下,黃老之學大興於漢。
與此同時,因為老子將「道」視為宇宙的本體和萬物的規律,這個超越時空的神秘「存在」與宗教思想十分接近。道教由此便將「道」視為天地宇宙、陰陽五行、萬物生靈的本源,以此為基點建立道教神學理論體系;並且從宗教神秘主義的角度出發,又將老子視為「道」的化身,將「道」人格化。同時,因為,老子、莊子提出清靜無為、見素抱樸、專氣致柔、心齋坐忘、導引守一等修身養性的方法,道教因此又將注重修真養生,追求長生久視作為修煉方法。因此,在教理教義和修煉方術上,道家神秘的宇宙觀點和修身養性的哲學思想也就由此成為了道教的神學核心。
到漢武帝時,他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但儒家也同樣崇拜黃帝、老子。加之黃老之學又與當時的神仙家、陰陽家、五行家、方技家、術數家等相互融合,特別是楚王劉英(光武帝和許美人所生。後因圖謀取代漢明帝被廢去王位後自殺)「齋戒祭祀,學為浮屠」,「更喜黃老」後,黃老之學一時風光無兩。自漢桓帝劉志皇帝(公元146~167年在位)視老子為仙道之祖,並親自前往老子故里——陳國苦縣(今河南省鹿邑縣)和濯龍(漢代洛陽西南角的皇宮林苑)祭祀後,在帝王親祀,百姓更加崇拜的背景下,黃老學說就此走向民間與方仙道合流發展,由政治思想轉變為有宗教色彩的「黃老道」。而這也可以說是原始道教的雛形。
(華聞之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