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13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79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50987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如果黑咖啡沒有酸,它是不是就不優質?
咖啡給我們的第一印像是苦,咖啡老饕們會說還有酸、甜,而一段時間以來,大家都認為,咖啡一定要有帶酸的,這才是咖啡的原始風味。
咖啡豆不是水果,咖啡豆的原始風味也不只是酸
咖啡豆並不是水果,而是「水果的種子」,或者是說果核。就像我們吃楊梅,楊梅的肉很酸,成熟的楊梅核其實咬開有一種濃烈的果仁香。那麼你憑什麼要求咖啡一定也是酸的?問題出在哪裡?
答案是烘焙。很多烘豆師誤認為烘得越淺越酸,越能保留咖啡品種的獨特風味與「地域風土」特徵,殊不知咖啡生豆本身就並不酸,酸味是通過烘焙而形成的。
烘焙的過程中,豆子的溫度會逐漸升高,使得咖啡豆中的成分開始各種化學變化,並且一點一滴形成咖啡豆的顏色、苦味、酸味、香味等特質。
淺烘豆還處於酵素作用與梅納反應初期,咖啡豆的有機酸尚未被完全裂解,因此酸味會較為搶眼、苦味淺到沒感覺,十分適合喜歡酸味咖啡的朋友,風味大多以花果酸香味、肉桂、穀物和烤麵包為主。
中烘焙過程中,焦糖化與梅納產生更多反應,雖然仍有酸香味,但已明顯弱於淺焙了。此時的酸苦較為中和,因此清甜風味就更加凸顯,十分順口,改以焦糖、巧克力等為主韻。這個烘焙程度通常被視為能讓精品咖啡釋放出最佳特點的烘焙程度。
中深烘乃至深烘,這時烘焙的過程已大多完成,剩下末端乾裂作用的產物,因此以樹脂、酒氣、焦香為主,明亮的酸味幾乎消失,苦味加重,風味更加甘醇,十分適合搭配牛奶做成拿鐵來飲用。
黑咖啡不一定會酸!
咖啡的酸度跟咖啡豆品種、烘焙程度有著很大的關係,是因為咖啡豆在生長與處理的過程中,會充分吸收果肉的果酸,以致於咖啡豆會帶有酸度。以品種而言,優質的阿拉比卡種咖啡豆較具酸性,因此肯尼亞、危地馬拉、哥斯達黎加等地所產的咖啡豆多少都帶有酸性。
雖然很多人都不太能接受酸度高的咖啡,但喜歡的人卻反倒很中意這股迷人的酸味!這類的咖啡的酸度帶有活潑、明亮、充滿變化的層次感。剛入口時會感受到明顯的酸度刺激,之後則轉化成檸檬、柑橘般的清香味,最後呈現滑順明亮的甜香。
而烘焙程度的深淺也同樣影響著咖啡的“苦味”與“酸度”表現,烘焙越深酸性就越低,苦味也因此會隨之上升,若你是喜歡酸度高且多層次性的口感,可選擇淺焙的非洲、中美洲豆,像是肯尼亞、埃塞俄比亞、巴拿馬、哥斯達黎加等;喜好濃郁沉香、後韻回甘的人,則可挑選亞洲深焙豆,例如曼特寧、西爪哇和巴西(南美洲)等等。
咖啡酸也分“好”與“壞”!
咖啡的酸並不是都一個樣的,咖啡世界的專門術語以「香酸acidity」及「死酸sour」作為兩者的區別。
「死酸sour」說白了,是由種植處理烘焙及沖煮不當,帶來的令人不悅的酸感,通常伴隨沖鼻的氣,產生如“銳利”的感受,這也是一般人不喜歡咖啡酸味的原因。有些咖啡豆烘焙過淺,豆內纖維組織根本未熟透,風味發展不完全,內含水分脫不干淨,就會相當生澀、酸澀;
而「香酸acidity」才是咖啡豆的特性,品質無瑕疵呈現的酸,會帶來清爽的風味同時促進唾液分泌,帶給酸味更豐富的內涵,讓整體味道更加清澈鮮明。例如:香氣明顯清爽怡人,類似水果般的風味,或是柔和圓潤的酸感,都是意味著這杯是含“優質酸味”的咖啡。
酸的強勁淺弱本身並不代表品質高低。咖啡夠不夠酸,是“好”酸還是“壞”酸,取決於咖啡豆的品種及烘焙程度,烘焙時間愈短,焦糖化程度愈低,這時豆中還保留有機酸,因此很容易產生酸味,反之,烘焙時間愈長,就愈不容易有酸味。另外,沖煮咖啡的溫度也有影響,溫度較低的水也比溫度高的水更容易沖煮出帶有酸度的咖啡,怕酸的人最好趁熱喝完,否則咖啡的酸味會隨著溫度降低而越發明顯。
好喝的咖啡並不等於酸咖啡,酸的咖啡也不代表一定好喝。至少這種令客人無法接受的酸咖啡,大多是由生豆的品質不佳、烘焙理念錯誤、沖煮操作不當而造成的。
(只要好咖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