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8-5-21
- 最後登錄
- 2025-8-1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3454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8624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立夏到來 須知這些民俗禁忌
2023-05-05
2023年的立夏是5月6日凌晨2點18分到來。立夏是黃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同時是夏季第一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立夏,四月節。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這里的“假”即代表“大”,是指說春季播種的植物已經長大了。由于立夏代表要跟春天告別、夏季要開始了,因此民眾多半將立夏視為溫度明顯升高、雷雨增多與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重要節氣。一起來認識立夏到來時,民間會進行哪些習俗與禁忌。
立夏民間習俗
1.立夏日吃蛋
民間有云,“立夏”吃蛋,熱天就不怕,另有俗話說:“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這意思是說:立夏到后,天氣逐漸炎熱,致使許多人尤其是孩童會感覺身體疲勞、四肢無力、食欲減退,甚至是逐漸消瘦(此現象稱為“疰夏”或“夏季熱”)。因此,民間相傳在立夏日這天吃立夏蛋,或是小孩在胸前掛上煮熟的雞蛋、鴨蛋或鵝蛋,可以避免疰夏,以順利且健健康康地度過炎夏。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人們認為吃了雞蛋之后,夏日就不會感到乏力倦怠、多汗眩暈、煩躁厭食等,再加上古人認為,雞蛋圓滑正是象征生活的美好、圓滿,因此若能在立夏日吃蛋,就能夠平安、健康。
2、立夏日吃腳骨筍
立夏日除了吃蛋,還存在吃“腳骨筍”的習俗。腳骨筍就是指竹筍,特別是指細長、鮮嫩的幼竹筍。俗語有云:“立夏吃腳骨筍,一年腳骨健健過”,這即是指在立夏日這天吃腳骨筍,能讓腳部一整年都保持健康、健步如飛。
3、立夏量體重
民間相傳孩童在立夏這日測量體重,就不會害怕夏季炎熱,也能夠長得健壯。與此同時,老一輩的長者也會采用這種傳統、質樸的方式來祝福子孫們健健康康地長大成人。
4、立夏不宜吃太飽
立夏到來后,飲食盡量以清淡、少鹽、少油的烹調方式為主,還應吃一些涼性、溫性的水果,其中包括蘋果、檸檬、櫻桃、葡萄等;還應該吃苦瓜、小黃瓜、綠豆、清草茶、蓮子心等具有益氣祛暑、養陰清心功效的食物,但特別留心的是,立夏不宜吃得太飽,必須要給胃多留下些空間。
5、補老父
民間流傳“立夏補老父”這一習俗,指的是出嫁的女兒必須要買豬腳、面線回娘家,并祝福父母身體健康、長命百歲,以表孝心。所以,5月不僅僅是要與母親歡度母親節,還要記得趁著立夏時節來照顧好父親的胃與健康。
6、迎夏
古時候,周朝的帝王每逢“立夏”就會率領文武百官前往京城南郊來舉行“迎夏”儀式。當時君臣一律穿著朱色禮服,配上赤色玉佩,連乘坐的馬匹及其車旗都要使用朱紅色的,借此表達對豐收的渴求與期盼。帝王也會趁此機會指令司徒等官前往各地去勉勵農人把握時節,辛勤耕作。古人這一儀式,代表了往昔的君王是十分重視農業的。
另外,浙江省杭州市臨平區塘棲鎮丁山河村的村民在立夏節氣將至期間,會舉行“迎立夏”的活動。屆時村民會搭土灶、生火,燒野米飯(又稱作烏米飯)、腌咸鴨蛋,制作米塑“立夏狗”等等,歡歡喜喜地以這些水鄉傳統民俗來迎接立夏。
7、子午覺
由于立夏到后,將晝長夜短。屆時天會亮得比較早、暗得比較晚,因此民眾盡量要順著天地執行,也就是盡量早起、晚睡。《黃帝內經》中即有針對夏天的養生方式而表示說要“夜臥早起,無厭于日”。不過,因為清醒著的時間變長了,特別需要適當的“子午覺”,子時是指晚間23時至凌晨1時,午時則是指中午11時至13時。
此外,民眾還需要趁此時機多多吸收陽光的能量,來涵養陽氣,切勿因為太陽太強而不去戶外,只要做好防曬工作即可。
8、不可坐門檻
民間流傳“立夏”這一天切勿坐在門檻上,否則恐導致一整年精神不振、病痛纏身。之所以有此說法,是因習俗認為,立夏日坐門檻就等于是在坐地栿,會引發全身酸痛不舒服、疾病上身。不過,若真的發生此事,民間相傳坐滿七根門檻,即可破解。
“4生肖”慎防血光之災
根據三立新聞報導,命理師楊登嵙表示,生肖屬“蛇、馬、猴、豬”的人,在這半個月必須要注意健康狀況,不可暴飲暴食,否則腸胃容易受損,并引發各種疾病,忌諱吃濕熱食物,特別是油炸類的食物。此外,絕對不可以參與危險性的活動,慎防引發血光之災,注意交通安全,無論是開車或過馬路都須小心謹慎。
文:隅芯
源自:看中國(原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