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299|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道教三字經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藝術之星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3-5-10 00:46:5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道教三字經

《道教三字經》,關於道教基礎知識的啟蒙讀物,是由現代著名道士易心瑩於一九三七年編成。書前有作者自序,它是一部微型的道教百科全書。全書中五十六個部分,作者將道教歷史和有關知識濃縮在三字一句的三千一百六十八個字中,內容廣泛,從道教的歷史、宗派、經書、教義,乃至宗教制度、戒律以及宗教活動中的各種齋、醮、拜懺儀式,都有涉及。

內容亦有對大道、三清、六通、四行等道教義理的解釋,對仙宗、金液、聚玄、長淮等道教宗派及其特點的論述,以及對三籙、七齋、懺法、祭煉等道教科儀的介紹等。讀之而可對道教具有初步的瞭解。但是,因為此書內容龐雜,其中運用了大量的典故和術語,給一般讀者的閱讀理解帶來了不便,所以卿希泰、郭武、張振國等現代學者曾對之進行過注釋和講解。

作者易心瑩是道門中人,道士眼中的道教,和世俗學者的看法不盡相同。許多世俗學者眼中道教的精華,由於時世遷移,道風轉變,可能道士已不重視,而世俗學者素所忽略的道門制度、儀式、典故。道士都十分看重。在研究和介紹道教時,世俗學者多採用各類史書的記載,道士則直接用道教的經書。其實,道教是個多層次的複雜體系,要對它的經、籙、戒律和儀式有比較切近的瞭解,必須進入它固有的體系。易心瑩的《道教三字經》,儘管在某些方面不及學奔盼研究那麼深刻和準確,但提供了許多一般人忽略的材料,展現了一個道教徒獨特的視角。


開首第一章:大道一炁化三清

至虛靈,至微妙。強稱名,為大道。道之體,本自然。兆於一,象帝先。渾無物,杳冥精。玄化流,光音生。闢混朦,漸微明。太無變,三分氣。始青氣,號清微。龍漢劫,天景暉。元白氣,號禹餘。顯真文,煥太虛。玄黃氣,號大赤。開上皇,萬化孳。

這一章主要談了大道以及在大道的支配下宇宙演化的過程。這個神秘莫測的過程用句簡單的話來說,就是大道為主宰,歷經五劫開闢混沌、三元始分化育諸天,天地始判,真文顯現萬物萌生。道以此體現了自身的神秘和神威。

“道”原是先秦道家思想的最高哲學範疇,它是先天地而生的宇宙本源。道教認為“道”是先天一炁,是至玄至妙的自然始祖。《道德經•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禦制道德經講義序》中康熙贊之曰:“伏惟大道,玄理幽深,神妙感通,覺世度人,超萬有而獨尊,曆曠劫而不壞,先天地而不見其始,後天地而不見其終。”道是無形的,無法用言語來稱呼描摹。它是一切玄虛的根本,它生成了萬物又蘊涵於萬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道是有情有信的,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它沒有代謝,不會凋零,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道是永存永恆的。

道教創始後把原本神秘莫測的“道”無限止地加以神化,成為道教的最高信仰,缺之則不成為道教。道教認為,散形為氣,聚氣為神,陰有陰之道、陽有陽之道。道存則物成,物無則道依然存。“道”不以入的意志為轉移。


大道衝破了曠古悠悠的混沌,以它特有的神奇功能化生萬物。這個化生過程是大道惟一,化生三元,三元化出玄、元、始三氣,三氣衍化成天地。其中始氣為青色,形成清微天,亦稱玉清境;元氣為白色,化成禹餘天上清境;玄氣為黃色,化成大赤天太清境。這三境道教稱其是三清。三天、三寶、三清的意義是相同的。三清已備,萬物因此而孳生。元始天尊居玉清,靈寶天尊居上清,道德天尊居太清,他們各居一處管轄著天、地、人及萬事萬物的更替輪換、消長、榮枯、貧富、剛柔、強弱、成敗、得失等,正因為如此,道才成為人們頂禮膜拜的最高信仰。

來源:道站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5 16:47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