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1-12-7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876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928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漢鍾離的故事
漢鍾離,就是鍾離權,姓鍾離,名權,中國民間及道教傳說中的神仙。全真道尊他為「正陽祖師」,後列為全真北宗第二祖,也是道教傳說中的「八仙」之一。
把鍾離權的出身履歷說得煞有介事的,大部分是《列仙全傳》、《歷代神仙通鑑》之類的道書。這些都是明清時期的著作,說鍾離權是漢代人其實毫無歷史依據。史書中東漢只有鍾離京、鍾離意父子,而且是文臣,不可能是鍾離章和鍾離權的原型。
關於鍾離權的傳說,到五代、宋初才出現。《宣和年譜》、《夷堅志》、《宋史》等書都有他事跡的記載。《宣和書譜》卷十九稱:「神仙鍾離先生名權,不知何時人,而間出接物。自謂生於漢,呂洞賓於先生執弟子禮。」《宋史•陳摶傳》稱:「陳堯咨謁(陳)摶,有髽髻道人先在坐。堯咨私問摶,摶曰:『鍾離子也。』」陳摶是五代、宋初著名道士,道教隱仙派的傳人,髽髻道人鍾離子能成為他的座上客,應該也是個得道之人,他的形象和後世所傳八仙中的鐘離權有幾分相似。《宋史•王老志傳》記載:「有丐者自言鍾離先生,以丹授老志,服之而狂,遂棄妻子去。」根據上述記載,可以確定鍾離權的原型是五代、北宋之際的鐘離先生。只是後來訛傳其名為漢鍾離,才附會為東漢人。據《宣和書譜》記載,鍾離權曾寫過一幅字,自稱「天下都散漢鍾離權」,因此後人又稱他為「漢鍾離」。但一些人不知道「漢鍾離」三字的出處,還以為他姓「漢」,名「鍾離」。其實,「鍾離」是他的姓,「權」才是他的名。另一些人則把「漢鍾離」三字理解成漢代一個姓鍾離的人,並據此編造出他的出身履歷。說他是後漢燕台人,原名權,後改名覺,字寂道,號和穀子,又號正陽子、雲房先生。他出身將門,父親叫鍾離章,因北征匈奴有功,被封為燕台侯。他還有一個哥哥,叫鍾離簡,官至中郎將。
《列仙全傳》說,鍾離權一出生就像三歲小孩一樣大,生得頂圓額廣,耳厚眉長,目深鼻聳,口方頰大,唇臉如丹,一看就是福相。據說這位將門虎子自幼就能掂量出一件東西的輕重,好像手裏有一個「權」(古代的秤砣),他的父親便給他取名叫鍾離權。長大後身長八尺,俊目美髯,進入仕途沒多久就當了諫議大夫。後來羌人造反,他的哥哥鍾離簡舉薦他當大將,天子見他相貌不凡,奇才神勇,便讓他掛帥西征。不料被權臣梁冀所忌,「發羸卒二萬」隨他西征。結果鍾離權的部隊剛到前線,就被羌人乘夜劫營,敗得一塌糊塗,鍾離權落荒而逃,在深山密林中迷失了道路。
打了敗仗,已無法向朝廷交待,加上又迷了路,鍾離權不免四顧茫然。正當他彷徨之際,一個「蓬頭拂額,體掛草結之衣」的胡僧出現在他面前,胡僧領著他走了幾里,見到一座莊院,說道:「此東華先生成道處,將軍可以歇息矣。」說罷揖別而去。鍾離權不敢驚動莊主,呆呆地站在門外。過了一會,聽見院中有人說:「此必碧眼胡人饒舌也!」只見一個老人披著白鹿裘,扶著青藜杖,打開門高聲道:「來者非漢大將軍鍾離權耶?汝何不寄宿山僧之所?」鍾離權聞言大驚,知道老者是異人。因已對仕途心灰意冷,便生出塵之念,跪求老者授予度世之方。老者見他態度誠懇,便把長真訣、金丹火候、青龍劍法傳授給他 。學成後,鍾離權告辭出門,回顧莊院時,卻什麼也沒見到。顯然,這個老者就是胡僧所說的「東華先生」。
後來,鍾離權入華山修道,號「和穀子」。隨後東遊泰山,遇到華陽茅真人把太乙刀圭、火符之訣傳授給他,修成後號「正陽真人」。又入崆峒山謁見太上老君,老君賜號「雲房」。經老君推薦,玉皇大帝封他為「太極左宮真人」,鍾離權從此正式名列仙班。
《歷代神仙通鑑》說鍾離權得道後或隱或現,在魏晉時重操舊業,當了大將,鎮守代郡,化名「金重見」,金重二字合起來就是「鍾」字。雖然其名字暗示他還是以前的鐘離權,其形象卻和東漢時完全不一樣了,本來俊目美髯的他,變成了髽髻袒腹,龍睛虬髯,赤面偉體,還經常手搖棕扇,神態自若。
《集說詮真》則說,鍾離權在晉代是殺虎斬蛟勇士周處的副將,在一次戰鬥中打了敗仗,逃入終南山修道,遇到東華先生等五位真人,最終得道歸隱。到唐朝時又現身,自稱「天下都散漢」,度化了呂洞賓。
早在元代,八仙的故事已被搬上舞台,戲曲中的八仙,形象生動,裝扮奇異,每位神仙都有一件法寶(俗稱「暗八仙」)。作為八仙核心成員之一的鐘離權,其形象特徵是頭梳髽髻(髮髻梳在頭頂兩旁),髯過於腹,大眼睛,紅臉膛,手執扇子,袒胸露乳,總是一副樂呵呵的樣子。還時不時用扇子拍打幾下大肚皮,以示悠閒。
(萬卷縱橫眼欲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