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1-18
- 最後登錄
- 2025-3-1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48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7449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適合初學者的古傳內丹術性命雙修法
一、初坐雙修
凡上丹之時,必先身閒心閑,行所無事,等到心平氣和,呼吸微細,然後盤足,雙手附膝,二目空前,何也?心即性也,氣即命也。
未坐之先,將坐之際,必先有此一段蘊蓄工夫,萬緣放下,沐浴洗心,如冬之退藏,與天地合其德也。現在普度宏開,道在火宅;修真之子,人事多勞。若無此蘊蓄工夫,上座之際,清濁未分,煩火必起,雖勉強做去,效力無多,其甚者則有損而無益也。
所謂身心俱閑者,即雙修之發端也。所謂心平氣和者,即雙修之下手也。至於平視之際,收取陽光,與日月合其明也。
神團光聚之時,各種消息依次而起,如春之萌動。守竅以後,猛火鍛煉,如夏之暢發。及至氣機微和,七月秋涼,八月秋分,瓜熟蒂落,退藏封固,又複由秋而冬,與四時合其序也。修煉必識層次,此其一端也乎!
二、平視雙修
或曰:天一生水,地二生火。煉精、煉氣、煉神,全賴此火。故以二目平視空前,即雙修也。二目回光守竅,即雙修也。
豈知雙修之理,在陰陽之扣合,而不在奇偶之排列。何嘗不盤二足,扣兩手,兩耳內聽,兩目內視耶?其百無一成者,無非不得陰陽扣合,交相為用之理也。歷代祖師,言垂簾而不言平視;言平視而不言垂簾。蓋以無上口訣,非時不傳,此中大有真理,洵不可以不辯。二目聚五臟六腑之精,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者也。
當平視之際,全用陰陽扣合之理,乃得生生造化之機,而君火、臣火、民火發火之源頭在是。夫道也者,一陰一陽之謂也。孤陰不生,獨陽不長,盡人而知。獨于上坐之時,平視未久,多將二目合閉,孤陰不生,此之謂也。有時二目平視雖久,而過去、未來、現在雜念遊思,又纏綿不解,神不團者,光何能聚,獨陽不長,此之謂乎!
夫光也者,發於目而為陽者也;神也者,發於心而為陰者也。光者,火也;神者,亦火也。光陽火而神則陰火也。平視而不團神,內容來自內丹術,與團神而不開目平視,以收足陽光。
孤其陰而獨其陽,試問生生之理安在?久而不悟,終必老死無成。故平視恰到好處時,必須心清神足,目正光平,心目之間,平正之際,有竅竅相對之妙。心與目同其明,神與光一其致,二火同宮,陰陽扣合,生子生孫陽和暢發,方能做到當前空寂,不識不知之境界,而後有光可回,有神可聚,神與光紐結不解。凝聚竅中,而後有皎日臨空之象。返照工夫,相因而見。
爐火至此,其有不燃之理乎?師尊雲:“現在漸法,須步步踏實。第一步做足,方可說第二步。果能平視得力,以下工程乘機起矣。”故平視時之雙修工夫,尚未做到,決不能言及回光修性、返照修命之工夫也。
三、守竅雙修
平視既久,已恰到好處,光回竅中,起種種感覺,得種種消息。使不乘機而利導、依法以行持,心於目不同其明,神與光或未一致,或則守竅不緊而散其神,或則緊閉兩目而陽光隔斷,陰邪阻滯,幻妄叢生,認假作真,是謂虛延歲月,修真之子而有是弊者,當亦猛然覺悟矣。
從前修士,未嘗不知凝神回光之說,而其神終多未凝,光多未回者何也?蓋下手之初,即言勿忘勿助,自自然然,活活潑潑,及垂簾守竅之時,陰氣一動,受其壓迫,二目為之緊閉,深鎖重門,永無開日。
此師尊所以大聲疾呼曰:“閉目者,盲修瞎煉,老死無成。”《玉符直指》曰:目照不可不知也,知其目照,則心照皆為目照也。目為陽而心為陰,心目之分,陰陽之判,是不可以不慎,交相為用,則得之矣。
來源:道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