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1-18
- 最後登錄
- 2025-3-1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48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7449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道教如何防疫──五氣護體,七星防疫的護身大招!
過去3年,隨著疫情防控措施優化調整,新冠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跨區域流動不再受到限制,與親友相聚過一個團圓年成為今年春節人們最大的心願。
2023年開始,疫情防控新形勢下如何確保自身安全成了大家關注的話題,今天就讓我們研習祖先的智慧,解讀《黃帝內經》中的防疫之法。
一、怎樣保護自己不被感染?
中國的三皇五帝,幾乎都跟道有關,都是道的模範,是體解大道的人。有道,就會有德。德是道的用,道是德的體,有道的源頭活水,德行自然就能大化於天下。
《黃帝內經》相傳為五帝之首的黃帝所作。這本極具分量的醫學典籍,裡面不僅有醫術,也蘊含了人生的大道,人和天地的微妙關係。
中醫裡面有一個理論,叫“正氣記憶體,邪不可幹”,這句話來自《黃帝內經》裡黃帝跟岐伯的問答。
黃帝曰:“余聞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不施救療,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
就是說疫情總的可以分為五種,心肝脾肺腎。這次的冠狀病毒就是存在於肺裡面的,所以大家要戴口罩,因為這跟呼吸道有關係。這五種疫病共同的特徵就是具有傳染性,一旦感染,大人小孩症狀都差不多。
所以黃帝問,如果先不講治療,如何能自我防護不被感染呢?
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其實,最好的特效藥就是我們自己的免疫力。免疫力是什麼?岐伯在這裡講的是“正氣”。
不被感染,最有效的是“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避其毒氣,天牝從來,複得其往,氣出於腦,即不邪幹。”
瘟疫主要通過呼吸在人群中傳播。天牝指的是鼻子,也指呼吸,古人很早就意識到邪氣會從感染者鼻腔呼出的空氣傳播到健康者的鼻腔中,導致疫情不斷擴散。明代醫家張景嶽對此解釋說:“氣通於鼻,鼻連於腦中,流布諸經,令人相染。”按照岐伯的方法,一個人如果能讓從鼻子進來的邪氣再從腦子出去,那麼邪氣就不會感染這個人了。
下面岐伯又用了一個更簡單的方法,“氣出於腦,即室先想心如日”,“即室”,就相當於靜下來,一個人靜下來了,就好像在靜室裡面一樣,這就叫有室了。
人如果心散亂,就是坐在房間裡,也像是在外面跑一樣,所以先要把身心安住。然後 “想心如日”,觀想自己的心猶如紅日映照。到這裡為止,岐伯所講的,大腦要跟正氣相往來,心要正,要想心如日,都是一種總的狀態,下面是更具體的方法。
二、保護自己的具體方法
“即室先想心如日,欲將入於疫室,先想青氣自肝而出,左行於東,化作林木;
次想白氣自肺而出,右行於西,化作戈甲;
次想赤氣自心而出,南行於上,化作焰明;
次想黑氣自腎而出,北行於下,化作水;
次想黃氣自脾而出,存於中央,化作土。
五氣護身之畢,以想頭上如北斗之煌煌,然後可入於疫室。”
在進入有瘟疫的地方前,要先施行五氣護身法:
1.想像心臟變成一顆太陽。
2.青色的肝氣,從肝中出,來到身體的左邊,變成有繁茂的林木。
3.白色的肺氣,從肺中出,來到身體右邊,變成一排金屬兵器;
4.赤色的氣,從心臟出,來到頭上變成火焰;
5.黑色的氣,從腎中出,來到腳下,變成大海;
6.黃色的氣,從脾中出,來到中央覆蓋自己,變成泥土;
7.最後想像,頭上的火焰上方有明亮的北斗七星。
這樣做了,就可以安全地進入瘟疫傳染的地方。在古時候,這種方法就相當於醫生的防護服。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有這樣的智慧,這是很令人驚歎的。
三、五氣護身
能體悟天地大道,人身上的各個守護神會各歸其位。有“道”就會有“德”的“用”,“德”的“用”也表現在不僅僅是“頭上三尺有神明”,乃至體內外的神靈、小宇宙大宇宙的神靈;如果“道”失位就會“德”失位,一旦“德”失位鬼神就會“神遊失守位”,神失其守外邪就有機可乘,再加上遇到因緣巧合就比較危險。人除了戴口罩、打疫苗,還需要提升自己的正能量。
總而言之,有道的方式、德的方式、還有術的方式(岐伯告訴的五氣護身),說明還是有辦法可以彌補並提升我們個體的修養、個體的保護。
當疫情威脅我們生命的時候,我們能反省我們對生命的態度,能改正、能珍愛生命,能找回悲天憫人的品格,不僅僅對自己自身的正氣的培養,甚至對改變地球、人類的命運都會將是積極性、建設性的。所以當前也是我們人類反省的時候,在此提供給大家這份東方的智慧、從中醫的角度、從道的角度、去保護自己,保護眾生,這也是我們中華文明對全人類的貢獻。
來源:道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