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1-18
- 最後登錄
- 2025-3-1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48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7449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丘處機祖師的《莫愁詩》,寫透了人生的得失成敗
惆悵人間萬事非,人生在世,總有那麼多不如意的事,這些不如意之事,將人困在塵世的牢籠裡,不得解脫。今天我們來讀讀丘處機祖師《莫愁詩》,緩解一下生活的重壓。
莫愁詩衣食無虧便好休,人生世上一蜉蝣。石崇未享千年富,韓信空成十面謀。花落三春鶯帶恨,菊開九月雁含愁。山林多少幽閒趣,何必榮封萬戶侯?
歷史上的丘處機祖師,生於1148年,死於1227年,是登州棲霞人(今山東)。丘處機道號全真子,是全真道第五任掌教,他74時,行三萬五千里,遠赴西域,勸誡成吉思汗愛民止殺,這段旅程被他的弟子李志常寫成《長春真人西遊記》一書,因為聞名世界。
丘處機祖師一生留下了近五百首詩和一百五十多首詞,他把寫詩填詞作為宣傳道教理論、談機鋒、唱玄的一種方式,這首《莫愁詩》,便是對人生得失成敗的省思。
詩的首聯說,人生在世,就像朝生暮死的蜉蝣,有吃的有穿的就可以了,不要去追求過分的欲望。蜉蝣是一種蟲,幼蟲生活在水中,成蟲褐綠色,有四翅,生存期極短。《詩•曹風•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毛詩傳》:“蜉蝣,渠略也,朝生夕死。”
第二聯用石崇與韓信的典故說明榮華富貴轉眼成空。石崇是西晉時的著名富豪,他任荊州刺史時,劫掠來往富商,成為巨富。石崇五十二歲那年,因與司馬倫爭鬥,被司馬倫假傳惠帝詔命誅殺。在被押往刑場的路上,石崇說:“這些奴才是想圖我的家產啊!”押他的人答道:“知道是家財害了你,為何不早點把它散發掉!”石崇無法回答。
韓信本是西漢的開國功臣,他曾用十面埋伏的戰術,逼使項羽在烏江自刎,取得決定性的勝利。然而大漢建立之後,他又意圖謀反,最終被誅三族。“十面謀”,指的就是十面埋伏的計謀。韓信善謀,因而能成不世之功,卻也因功高震主,一直為劉邦所忌憚,最終不得善終。
第三聯以大自然的變化來寫人生的無常。暮春三月,春去花落,鶯的啼叫聲中,都含著春光逝去的怨恨,九月寒秋,菊花開放,飛行的大雁含著萬物凋零的愁苦。春光易逝,秋風淒冷,世間萬物,都免不了榮枯代謝,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少年易老,青絲轉眼成白髮。在這短短的一生中,如果終日忙忙碌碌地去追求那些過分的欲望,轉眼間人生便過去了,卻從未獲得過真正的快樂,那該是多麼遺憾的一生呀!
最後,丘處機祖師說,山林之間,便有許多悠閒的快樂,能享受這些快樂,又何必所求人世間的功名利祿,一心只想封侯呢?
丘處機祖師的落腳點,仍是傳統的隱逸之趣,但從本質上來說,其實是要解放我們的內心。這個世界,是一個異化的世間,人人都在追求物質上的滿足,人人都被一種普遍的社會期待給綁架了,高宅華屋,香車美女,成了每個人的追求。
於是,大多數人都被房貸、車貸消磨了一生。
但是,也許租房也能過得不錯了,也許三四線城市也不錯呢,甚至回到農村也是個不錯的選擇。“衣食無虧便好休”,我相信今天的大多數人,還是能做到衣食無虧的,只是我們有太多的欲望不能滿足,所以才覺得痛苦。
只有解放我們的心靈,不被欲望所綁架,才能做到真正的“莫愁”。
來源:道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