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1-18
- 最後登錄
- 2025-3-1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50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7449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金門端午不吃粽子吃石頭?超罕見鬥石習俗 砸到頭破血流才停止
現在的端午節大都以吃粽子、立蛋等溫馨的活動為主,划龍舟也以好玩有趣為目的,但其實距今不到百年的金門曾流行一種「會流血」的端午習俗,那就是「鬥石」。
▲端午節習俗吃粽子。(圖/台中市政府)
相傳在民國三十八年的古寧頭戰役之前,金門流行著一種「相擲石頭」的習俗。南山和北山兩村的村民在清明節至端午節期間,隔著一條內港互相投擲石頭進行攻擊。雙方人馬組成隊伍,激烈地互相戰鬥,傷者用海水清洗傷口並塞入泥土止血,然後繼續參與戰鬥。這種習俗被外村人稱為「古寧頭番」,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
▲金門古寧頭。(圖/三立新聞網)
有趣的是,在鬥石結束以後,贏家會為輸家送上傷藥,彼此依舊是好朋友。但這項習俗在日治時期因為被認為不文明而禁止,而且鬥石有一定危險性,久而久之逐漸失傳,現在只能在民俗紀錄中看到這項傳統活動了。
▲丟石頭示意圖。(圖/pixabay)
近年屏東縣政府曾將石頭改為水球,讓互丟石頭改成互丟水球,不僅保存了這項傳統文化,也更貼合現代人的生活,讓民眾們能過一個有趣又安全的端午節。
(三立新聞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