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98|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風俗民情] 「寺」和「廟」不是一回事,作為炎黃子孫要知道,別再拜錯了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生活智慧王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絲襪美腿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狀態︰ 在線上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3-6-23 03:37:1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寺」和「廟」不是一回事,作為炎黃子孫要知道,別再拜錯了

2023/06/20 來源:墨渡熊心

燒香拜佛,是中國自古以來的一項傳統民俗活動,在中國南方地區,仍然保留著在大年三十那天晚上去寺廟進香的活動。

由於古代佛道兩教的信奉者遍布天下,所以中國也坐落著許多傳統寺廟。到了現代,有許多年輕人有時也會體驗一下「古意」,去參觀一下寺廟或者上個香,哪怕是不信教的人,也會因為寺廟中那種寧靜古樸的氛圍感到身心舒緩。


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寺廟一詞中,「寺」與「廟」還不是一回事,有人甚至因此拜錯了地方鬧過笑話,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讓我們在下文揭曉。

從行政機構到佛教聖地
要探究「寺」這個字的含義,要追溯到秦始皇一統六國的時期。

彼時,秦始皇嬴政掃蕩六國,建立大一統王朝。面對新的王朝,秦始皇自立為始皇帝,上承三皇五帝之意,希望秦朝江山能代代永續。


為了更好的管理國家,秦始皇一改傳統的秦國制度,建立了三公九卿政治制度,其中有任命九卿分別管理國家瑣事,而九卿的辦案地點就命名為「寺」。比如人們熟知的「大理寺」,它就是專管辦案刑罰的行政機構。

所以在早期「寺」這個字並不是出自於佛教的教義,而是專指國家官員的辦事機構。

那後來「寺」又是怎樣變成人們廣泛認定的佛教場所的呢?這個轉折點發生在漢朝時期。

彼時西漢因新莽王朝而出現分崩離析之勢,而漢高祖劉邦的第九世孫劉秀橫空出世,結束了戰亂。他也被擁護為漢朝新的皇帝,也就是漢光武帝。


後來漢光武帝的兒子漢明帝即位,漢明帝從小就對佛教產生興趣,但是當時並沒有系統的佛教教義與佛教經文傳入內地。漢明帝一直苦求不得。所以後來當佛教剛剛開始傳入中國的時候,就獲得了漢明帝的青睞。

起初是兩位來自天竺的高僧來到了洛陽,聞聽此消息的漢明帝大喜,立刻派遣官員前往迎接兩位高僧。

在聽聞兩位高僧沒有落腳地方的時候,漢明帝又讓官員將兩位高僧請到了專門接待外賓的鴻臚寺。


自此之後,兩位高僧在鴻臚寺內安然住下,除了進宮與漢明帝講說佛法以外,平日裡就在鴻臚寺內進行講經之類的活動,漸漸地,許多信徒將到鴻臚寺聽高僧講經視為了日常。

這可苦了鴻臚寺里辦公的官員們,每日辦公就已經很辛苦了,還要應付往來的百姓。面對這種情況,漢明帝也甚覺不妥,這一來耽誤官員辦公不說,二來也不能讓貴客一直客居在鴻臚寺。

於是漢明帝下旨修建了一所「白馬寺」,專門供佛教高僧居住,「寺」字也是紀念高僧曾經居住過的鴻臚寺。


後來佛教傳播的越來越廣泛,信眾也越來越多,漸漸地人們也修建了許多「寺」,將其作為佛教活動場所,自然人們也就慢慢將「寺」作為佛教專用了。

古代的祭祀場地
說完了「寺」,我們再來談談「廟」。

其實,「廟」這個字要早於「寺」的出現,如果說「寺」更多偏指行政機構的話,「廟」則是偏指場地。

早在西周時期,就有關於「廟」的記載:「廟之言皃也。宗廟者,先祖之尊皃也。」也就是說,「廟」早期的含義是家族或王朝祭祀祖先的地方。


中國傳統的宗法理念緣起於部落文明向封建王朝轉變的時期,當時人們從母系社會轉向父系社會,曾經那種「唯有母,不知其父」的情況不復存在,父系社會的傳承下,人們可以輕易的追溯自己的族譜,隨之而來的便是「宗法理念」的加強。

為了紀念先祖,慰藉家族,在民間逐漸興起了建設宗祠、祭祀祖先的傳統。

而這個場地就被稱之為「廟」。

後來就連皇室也修建廟宇紀念先祖,當然,皇室的規模是普通民眾不可比擬的。

漸漸地,人們不再拘泥於給自己的祖先修建廟宇宗祠,民間有傳統給歷史上有大功績與功德的人修建廟宇,供人們前往祭祀,以表紀念,傳統的「武廟」、「文廟」便是出於此。


唐朝的時候,佛教在中國的發展達到了一個鼎盛的時期,在皇室官方的支持下,佛教場所擴張,在容納了更多建築的情況下也擴展了更多功能,「祭祀」就是其中之一。

再加上本身佛教就有給佛像燒香禮佛的傳統,有心人也會將自己祖先的長明燈供奉在佛寺,所以後來漸漸地人們就將佛寺統稱為「寺廟」,這就是人們所熟知的那個含義了。

對於很多現代人而言,寺廟就代表著佛教場所,哪怕是年輕人也喜歡在去景區參觀的時候燒幾根香以表敬意。


但難保偶爾會有人因為沒有分清「寺」與「廟」而產生誤會,鬧出「去古代行政機構和別人的家廟中燒香拜佛」的笑話。

對於炎黃子孫而言,這些小知識雖然有些與現實生活脫節,但這都是老祖宗的智慧精華傳承,更不用說這些小小的字眼變化蘊含著歷史的傳承與更迭,值得我們去深究學習。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xo + 1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17 03:19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