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10-1
- 最後登錄
- 2024-11-2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542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2773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在線上
|
台北市立天文館表示,天文學家發現過去曾有十四億年,地球的一天只有十九點五小時。(台北市立天文館提供)
台北市立天文館二十日表示,多倫多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從最新的地球自轉速度變化模型中推算,在二十億年前至六億年前,地球自轉就被鎖定為十九點五小時,這段時間長達十四億年幾乎沒有改變。
地球自轉速度變化不僅影響一天的長度,還影響地球上的生物節律、地震頻率、地磁場強度等。過去天文學家已經知道,地球的自轉速度會因為月球引發的潮汐而減慢,一天的長度每世紀大約增加千分之一點七秒。最新研究發現,這個過程並非一成不變,而太陽和地球環境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引起科學界高度重視。
多倫多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從最新的地球自轉速度變化模型中推算,雖然月球會減慢地球自轉速率,但太陽對地球大氣的拉動及加熱會造成地球自轉加速,而大氣層的共振波重合效應則會鎖定地球的自轉速度。在二十億年前至六億年前,地球自轉就被鎖定為十九點五小時長達十四億年。
天文館指出,研究團隊還推算出,若沒有太陽與大氣層的交互作用,地球現在一天的長度將超過六十個小時。而地球自轉速度變化又與氣候變遷有重要關聯,尤其在近百年的全球暖化趨勢中,更多的冰原融化成為淡水,造成海平面上升,使地球質量分布改變,都會造成地球自轉速度的變化。
資料來源 : 中華日報
https://www.cdns.com.tw/articles/8396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