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8-3-19
- 最後登錄
- 2024-11-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3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2946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從必需品到奢侈品的咖啡浪潮
Trish Rothgrb是最早提出「咖啡浪潮」這個概念的人,她有將近十幾年的烘豆師和咖啡師經驗,親身見證北歐咖啡館的演進和改變,當時的她沒有料想到提出這個概念後,會被拿來定義咖啡產業的演進。
討論第四波咖啡浪潮是否開始以前,必須先理解一個觀念:每個咖啡浪潮都是持續前進,並沒有誰被誰取代,同個街區還是有連鎖咖啡廳、精品咖啡廳甚至超市的黑咖啡共存著,不同時期出現的咖啡類型會持續跟著時代推進,從浪頭卸下的也許會受到影響做出轉變。
第一波咖啡浪潮(1850年):咖啡普及化,強調飲用的方便性。
這時的咖啡被視為工廠生產的產品,而不會特別以農作物的角度去深入了解,對於咖啡豆產地的溯源和生豆品質還沒有很重視。
當時咖啡傾向於事先研磨(罐裝咖啡甚至已經萃取了),帶有焦苦風味的罐裝咖啡和即溶咖啡(instant coffee)為主流,況且又受到一次大戰的影響,士兵需要方便且快速提神的能量飲品,美軍很快地就與咖啡公司採購大量的即溶咖啡粉,供應美國大兵飲用。當時知名的咖啡公司:美國的Folgers(1850年)、MaxwellHouse(1892年)和日本的UCC(1933年)都有推出相關的咖啡產品。
第二波咖啡浪潮(1960年):咖啡店連鎖化,義式咖啡掀起流行。
從1960年代開始持續到今日,源自義大利蒸氣加壓萃取的「濃縮咖啡」手法開始為人們熟悉和接受,而後以濃縮咖啡為基礎,並加入其他牛奶等添加物的花式咖啡(拿鐵、卡布奇諾)也搭著這班車漸漸盛行。
隨後以義式咖啡為主的連鎖咖啡店冒出頭並開始風靡全球,這類連鎖咖啡店為了維持咖啡口感的一致,選擇了偏向重烘焙的處理方式,且提供寬闊舒適的空間,讓咖啡店不在只是短時間停留的地方,進而成為了人們除了家及公司以外,最長久待的第三空間,改變了人們的咖啡消費型態,這波流行的熱度依舊繼續延燒。最典型的便是在美劇中Friends中看到的Central Perk咖啡廳的場景,人們坐在沙發中休息,並已經習慣使用拿鐵、卡布奇諾等飲品。
這裡補充一點,第二波咖啡浪潮的盛行,為因應市場需求量大增,部分咖啡店使用多種產地的咖啡豆調和的配方豆,這類的配方豆(或稱調和豆)的品質較低,透過重烘焙的方式,除了能夠降低成本,還能夠提供穩定產量且風味一致的咖啡。
第三波咖啡浪潮(2000年):咖啡精品化,追求更好的咖啡品質。
第一波咖啡浪潮讓咖啡成為了「大眾飲品」,而由連鎖咖啡業者領頭的第二波咖啡浪潮,賣的是流行趨勢、休息環境,卻忽略了咖啡本身的品質,各種重烘焙、花式咖啡掩蓋了咖啡豆本身的滋味,因為過度的商業化破壞了單純享受咖啡風味的精神。
而第三波咖啡浪潮的革命正是解決這個問題而掀起的,為了享受咖啡的單純風味,熱愛咖啡的愛好者開始提倡使用單一產地的咖啡豆,烘焙程度也改為中淺烘焙,來享受純淨的咖啡豆原味,這也是「單品咖啡」的由來。
雖然目前第二波、第三波浪潮還是現在進行式,不過越來越多的國家、產地、日新月異的處理法、發酵方式以及創新設備,咖啡技術的深化讓新銳國家與老牌產地的咖啡互相輝映,也打破原本習以為常的咖啡風味地圖,這些正在發生的產地革命,必然就是引爆第四波咖啡浪潮的契機!
第四波咖啡浪潮:仍在被定義中。
咖啡還可以如何被萃取?如何被體驗?如何被轉譯?雖然業界裡還沒有明確的提出第四波浪潮是否已經來臨,或是未來咖啡會被推往哪個方向,但可以非常確定:咖啡浪潮會像蝴蝶效應般的影響整個在咖啡產業裡的人。
(成真咖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