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44|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資訊] 體重破百OL腳痛,走不出家門!竟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惹的禍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絲襪美腿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3-10-10 07:17:4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體重破百OL腳痛,走不出家門!竟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惹的禍

成年女性請注意:類風濕性關節炎可能會逐漸破壞關節結構,恐讓你全身疼痛到連出門都難!35歲的小婷,體態豐腴、體重破百公斤,家族病史母親罹患全身性紅斑性狼瘡。12年前,當她23歲大學剛畢業時,兩側手腳關節出現僵硬疼痛,原以為係工作忙碌所致,不以為意。沒想到漸漸地連日常的開個門、廚房中開火煮飯、開車等動作都感到困難,甚至幾乎無法出門,工作也受到影響。



後來就醫檢查發現小婷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RA),開始先用抗發炎藥、疾病調節抗風濕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所幸後續符合健保給付資格,自2015年起陸續接受生物製劑治療,迄今狀況改善、關節腫脹熱痛都獲緩解,可如常生活作息、也恢復上班工作,更可定期開車載媽媽一同回診,生活回歸常軌,讓她好開心。
類風濕性關節炎造成紅腫熱痛,關節恐逐漸破壞或變形

診治小婷的振興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主任蔡世滋醫師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自體免疫疾病,因免疫系統失常,關節滑膜發炎、過度修補增生,逐漸破壞關節結構;全身受侵犯部位主要為關節、且多為對稱性,造成關節紅腫疼痛,甚至磨損、破壞及變形;有些病人甚至會侵犯關節外的器官系統,屬於一種全身性免疫發炎疾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於30-60歲中年婦女,可能擴及全身

蔡世滋醫師說,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年齡,較常見於30至60歲間,尤其中年婦女較容易發病,男女比約1:3;然而年輕小孩(16歲以下)及高齡男女性也都可能發生,只是比例較不懸殊。此病之致病機轉包含:環境因素(如抽菸)、宿主(病人)本身因素(如基因)、微生物等媒介(感染)有關,詳盡的病因仍未被徹底了解。


蔡世滋醫師說,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年齡,較常見於30至60歲間,尤其中年婦女較容易發病。(圖片提供/蔡世滋醫師)

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只影響全身上下關節,還會侵犯其他器官及併發共病,包括心血管硬化、肺纖維化...等。台灣的病人一開始先出現關節外症狀的比例較低,多半都以關節出現問題為主。
類風濕性關節炎診斷多方面評估,已有良好藥物可控制

在診斷上,蔡世滋醫師說,除檢視臨床症狀外,早年多以抽血檢驗發炎指標及類風濕因子(rheumatoid factor, RF)為依據,但其他的免疫疾病也會出現關節痛及類風濕因子,可能造成診斷困擾。近年來檢驗項目增添抗環瓜氨酸抗體(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CCP),其敏感度比類風濕因子更高,而且專一性高,可在臨床症狀產生前或疾病早期幫助診斷。臨床上也以病人受侵犯關節的數目、發炎指標(ESR及CRP)、RF及anti-CCP等計算「分數」,輔以診斷。

對於治療方面,蔡世滋醫師說,近年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有很大進展。過往傳統採階梯漸進式治療,先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治療一段時間,若關節腫痛與發炎指標未獲改善,再加上疾病調節抗風濕藥物DMARDs;但仍有不少病患經使用抗風濕藥物及類固醇仍無效,甚至副作用產生。隨著科技進步,2000年後出現生物製劑,不僅抑制發炎、消除腫痛,對於較難控制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可有效控制,進而防止關節破壞及殘障發生。

治療把握「機會之窗」,正向積極面對疾病

蔡世滋醫師提醒,現今的治療強調掌握「機會之窗」,在關節未達不可逆的破壞前,採用生物製劑或小分子藥物介入治療。面對這個疾病,要找風濕免疫科專科醫師諮詢,並與其他病友共同學習、分享經驗。透過醫病溝通、決策共享,病情多能獲得大幅改善。另外,此病女性患者較多,即使懷孕,也有適宜的藥物可以使用。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8/92617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28 13:02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