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882|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轉貼勵志] 人生的學分只要拿B+就夠了!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藝術之星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3-10-31 00:40:4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人生的學分只要拿B+就夠了!

我們要認清事實,人就是沒有辦法同時把所有事情做到最好,沒辦法同時實現所有目標。


衡量價值

在崇尚成就的社會,愈來愈多人認為,只要肯做,就能成就許多事,不應自我設限。因此,就算知道每天的時間有限,我們還是深信(起碼在潛意識上)每天、每月、每年能完成的事應該愈多愈好。我們對自己說,拜科技產品之賜,我們有能力完成更多事,只要懂得多工進行,所有目標就一定能完成。

這並不是網路時代獨有的現象。文化不會因Google的成立、iPhone 的發明突然轉變。「不多做就不充實」的觀念已經醞釀好幾十年,科技不過把它發揚光大罷了。

霍華常常思考這種「還能做更多」的文化現象,這也是他在《八分滿的幸福》(Just Enough)一書探討的重點之一。他與合著者納許(Laura Nash)透過大範圍研究,檢視高成就者如何設定職業、財務與個人的目標,並在《八分滿的幸福》中探討為何大家想做這麼多事,而且每件事都要求完美,這樣會帶來什麼風險與陷阱。他們認為,之所以會形成「還能做更多」的心態,主要導因於「名人文化」。

名人文化把成功美化了,新創下的成就尚未被讚許,就立刻成為下次超越的標竿。希臘神話中,薛西弗斯(Sisyphus)想把巨石推上山頂,每次快抵達山頂時,石頭就會滾下山;受飢餓之苦的坦塔羅斯(Tantalus)伸手卻怎麼也採不到果子。結合這兩則神話就成了現代的名人文化:我們無時無刻想追求更多目標,但想要的東西怎樣都拿不到,努力不懈往山頂推進卻是做白工。把事情做得不錯、守本份度日、大多數時間過得快樂,似乎永遠不會出現在名人文化的思維中。

因此,《八分滿的幸福》指出,現代人覺得自己一定要無所不能,才算有個交代。

我當然無法免於名人文化的衝擊,潛意識中不時冒出「做得不夠好、做得不夠多」的想法。太太在醫院待產的那兩個月,打從一開始,我就決定他們最重要,其他人事物擺兩旁。儘管如此,當事情做不完時,我還是會覺得氣餒焦躁。心想,如果多努力一點,如果再有效率一點,或許能完成更多事情。我的焦慮部分來自撰寫這本書,因為這是我對霍華的承諾。僅管醫院的夜晚十分寂靜,我大可以專心寫作,但我就是提不起勁,我的心思和情緒只能承擔起丈夫的角色。

住院期間我跟霍華通電話時,為寫書的進度落後向他道歉。我說:「我知道現在不該想寫書的事,也沒必要懊惱,但我還是覺得很抱歉,我實在不想讓你失望。」

「我知道,」他語氣平和地說,完全諒解我的處境。「你這個人啊,做很多事都能做得很好,很容易不自覺地陷入應該把每件事都做好的心態,即使遇到現在這樣的突發狀況也不例外。所以,我現在跟你說清楚了,」他故意放慢速度,加重語氣說:「不要把你的焦慮浪費在我身上,也別想每件事都得滿分。」

「學生是有可能每科都拿到A。畢竟,學校的評分制度是人為設計的,只要投入合理的時間和精力,聰明的學生就能拿高分。但人生不是教室,不可能每天在每個領域都拿到A。人生實在太複雜了,有太多變數無法掌控。」

他笑了一聲,繼續說:「這對衝勁十足的人來說,實在太挫折了。」

我想起朋友亞當斯(Warren Adams),身為創業家、社群媒體始祖的他,早已是成就顯赫的有錢人,他曾對我抱怨說:「我每天早上醒來都會想,今天我又會讓誰失望了。事情這麼多,時間有限,哪有辦法樣樣處理。從這點看來,我跟二十六歲的研究所畢業生和四十三歲的全職媽媽處境差不多。」

霍華在電話另一頭繼續說:「我們要認清事實,人就是沒有辦法同時把所有事情做到最好,沒辦法同時實現所有目標,滿足所有渴望。愈早認清這點,就愈不會浪費時間精力,拚命想做不可能的事。明白我們在追求工作與生活理想的能力有限,才有可能獲得幸福。」

他的口吻像個慈父,繼續說:「在丈夫跟父親的角色上你用心經營許久,我給你A+的成績。工作方面,你的公司經營順暢但不求有大報酬,我給你C+;就算現在沒看到你本人,我也猜得到你沒好好保重身體。你聽起來很疲憊,所以只能拿D。最後是兒子、朋友、作家的角色,我給你評『未完成』。你現在沒有時間精力管這麼多,等生活恢復正常,不怕沒有補考的機會。」

我沉默不語,消化這番話後,問:「你希望你的人生能拿幾分?」

「嗯……好問題。」他想了一下:「大致上來說,我不要求在每方面都拿A+。人生很少有非拿到A+不可的時刻,要做到那麼完美,需要全神貫注,絲毫不能鬆懈。你現在就在經歷得A+必須付出的代價。」我哼了一聲同意他的說法,腦海想到,當個A+先生與A+爸爸是犧牲其他事情換來的。

他說:「我倒希望各方面的得分平均都很高,不希望有哪一方面不及格。如果我願意接受不及格的成績,乾脆一開始就別做這件事了。」

他停頓一下接著說:「整體來說,如果把人生各個面向的長期分數平均下來,我希望得A-或B+。這是有意識的決定,因為一個健全而平衡的人,一定會有很多興趣和目標,涉足的領域愈多,分配給每個領域的精力就愈少,反之亦然。」

「所以說,你為了追求更多目標允許自己不拿最高分,平均分數不錯就好。」我說。

「沒錯。現代社會的壓力這麼大,我覺得大家都應該接納自己拿A-或B+的分數。我認識的人當中,有很多非得處處拿A不可。身為數學家,我可以告訴你,拚到最後永遠不可能樣樣拚到最好。這些人遲早會從平衡木摔下,並且漏接手上拋接的東西。」霍華說。

我指出,「但這也是問題所在,他們不願意漏接。這些人堅決不讓人生哪方面拿低分,每件事都同樣重要的結果,導致他們選擇不去做決定。」

「所以,人生就幫他們做了選擇。」我幫他把話說完。「他們注定要漏接一些很珍視的東西,像是感情生變或是長久以來的夢想無法達成等,他們才會清楚看到後果。」

「你說對了。我們努力在人生各面向拿分數,要拿多少分其實都是在做選擇。經深思熟慮的選擇,才有辦法取得平衡。想處處拿A的人,通常沒有花時間思考這點,不做選擇是要付出代價的,所以……」

做選擇和學會接受自己的選擇,是兩碼子事

將近五十歲時,霍華的事業如日中天,個人家庭和工作卻出現了更複雜的選擇─霍華的太太撇下家庭不管,離家出走。霍華跟三個兒子傷心欲絕,但他決心要盡快度過難關,跟小孩一起重拾正常生活。半年後他們獲准離婚,速度之快算是破了紀錄,霍華成了單親爸爸。

「發生這件事之前,我的時間精力都擺在三個地方:家庭、哈佛,還有我的第二個工作─ Baupost 公司。離婚後我必須把大量的時間精力從工作轉移到家庭,有些東西勢必要割捨。」因此,他選擇放棄Baupost 公司的管理職,留在哈佛商學院任教。離開Baupost 公司還是讓他感覺很失落。他放棄了一份自己熱愛的工作和未來可能賺進的幾千萬元高薪。而且要離開自己一手扶植的企業,也需要一番心理調適。說來諷刺,他當初會成立Baupost,不正是想為三個孩子打造更好的生活嗎?他解釋說:「當時我需要在爸爸這個角色上拿到好成績,而且要能持續一段時間。我不能冒著讓家庭責任從手中溜走的風險。當然,離開Baupost 的管理職對我的自尊跟荷包都很傷,但是跟我從小孩身上得到的情緒價值相比,實在微不足道。有閒錢固然是好事,等到我們家在財務上跨過基本需求和滿足『渴望』的門檻,就會發現賺錢永遠比不上跟小孩相處。」

霍華向來有個體認:人生的每一個選擇都伴隨著成本,要確實評估每個選擇到底值不值得,只有一個方法,就是比較這個選項與另一個選項對你的價值何者為高

積極平衡生活的定義是什麼?霍華的定義是:不要讓重要資源的油箱耗盡。選擇要用哪些油箱,需考慮付出的代價(會消耗哪些資源)與直接影響你平衡能力之間的關係。

因此,霍華常常提醒我說:「你要問自己,這杯果汁值不值得榨。你花時間精力在某些選擇上,是否能得到相同程度的滿足感?」

「果汁值不值得榨?」首先,要清楚投入時間精力後有什麼回報?你為何想要得到這個東西?

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可能是:「我努力擠出一大缸葡萄柚汁是因為我口渴,想喝新鮮果汁。」第二個問題的答案可能是:「我好想喝柳橙汁,就算一杯也好。」如果是這樣,霍華會說,你最好在動手榨果汁之前,先確定你選對了果園。

今天我們面對的問題就是:安排時間精力的選擇是有成本的,你如何看待你付出的代價,而且不會有遺憾? 文/艾瑞克.賽諾威,梅瑞爾.梅多

摘自《做自己生命的主人》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11-14 13:27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